导语
一把剪刀、一根绳索、一坨面团、一勺糖稀、一把刻刀……这些传承人类文化及人文价值的民间艺术大师们带来的美好瞬间,让新西兰儿童忍不住呼喊“我爱你,中国”!人们看到,由传承人指尖呈现出来的神奇的非遗技艺,瞬间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理距离,折射出不同地域的文化或多或少存在着一脉相承的渊源。色彩不分人群,艺术没有国界。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辽西绳结技艺、锦州面塑、琥珀雕刻、糖画艺术五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俗称“活的宝库”的一众非遗传承人,继走进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惠灵顿市图书馆展演后,又走进了惠灵顿的两所校园。
12月5日,在惠灵顿市区特阿罗学校的精心组织下,四种非遗技艺的现场展演,引来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学生们的欢呼雀跃。不论是校长还是学生,都忍不住亲手试验一下惟妙惟肖的糖画艺术、神思巧妙的辽西绳结、简易传神的锦州面塑和民风浓郁的剪纸艺术。
特阿罗小学学生们体验简单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技法
手执熊猫的特阿罗小学学生无比喜悦
特阿罗小学校长在李凤艳指导下亲自手绘糖画
特阿罗小学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据秦晓玲介绍,多数新西兰小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剪纸艺术,因此她从简单易学的小窗花入手,现场教授他们一些基础性的剪纸技法,孩子特别认真,对自己亲手剪出来的作品爱不释手。
12月8日,在惠灵顿上哈特区圣约瑟夫学校,孩子们层层包围着这些民间艺术大师,目不转睛地观看其指尖呈现的一项项精湛绝活。尤其是锦州面塑传承人张彬瞬间成型、活灵活现的捏面人技艺,引得孩子们用中文集体发出“我爱你,中国”的欢呼声;糖画艺术传承人李凤艳连夜熬制了六锅糖稀,在陈焕升协助下“双手”不间断作画,满足了300多个学生“人手一糖”的心愿。
圣约瑟夫学校师生热情欢迎非遗传承人的到来
非遗传承人颜伟齐表示,第一次赴新西兰展演,没想到当地人看我演示了寓意平安的‘平结法’之后,告诉我毛利族现今也常常使用这种绳结打法,还听到相传毛利人是台湾地区高山族后裔的说法,真切感受到新西兰原住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尽管有很多差异,但依然存在着一脉相承的渊源。
圣约瑟夫学校校长彼得·埃亨表示,自己和全体师生已被这些传统而宝贵的中国非遗技艺深深折服,也被这些几十年如一日钻研传统技艺、传承人类文化的民间艺术大师所感动。该校学生以最为隆重的毛利族战舞Haka和歌曲演唱表达了他们对中国非遗项目到访最诚挚的谢意。
圣约瑟夫学校校长接收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作品作纪念和珍藏
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
整个展演展示活动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许多学生恋恋不舍,与非遗传承人作最后的告别,激动的泪水流淌在每位传承人的脸庞,他们真切感受到两国文化碰撞产生的火花和力量。此次带队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苏娅倩激动地说,我被孩子们的纯真与友善感动得无以言表,就像师生们齐声呐喊“我爱你,中国”一样,我们也要欢呼“我爱你,新西兰 ”。
非遗技艺获圣约瑟夫学校学生们热烈追捧
9日上午,辽宁非遗展一行在结束访演返程回国前一刻,向中国驻新西兰使馆赠送了大型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生命树》及辽西绳结、锦州面塑作品。传承人表达了他们的共同心愿——祝福中新两国友谊如同这生命树一般生生不息、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