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8日11时40分,2017年“中国文化周”——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拥有百年历史的惠灵顿塞缪尔·马斯顿女子学校(Samuel Marsden Collegiate School)礼堂拉开帷幕。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郭宗光、塞缪尔·马斯顿女子学校校长珍妮·威廉姆斯和老师们,以及身着清一色墨绿校服的百余位女生静候几位远道而来、不同寻常的“中国客人”。
踏着节奏渐快的鼓点声,国家一级演员、黑龙江省京剧院蒋兰兰以青衣扮相亮相在舞台中央,顿时让全场师生眼前一亮。经典的梅氏唱腔在礼堂上空袅袅升起,凸显功力的长绸表演让庄严的礼堂倾刻间流光溢彩——始创于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天女散花》经典片段在此上演。
王海龙、张千二位演员,以生动逗趣的面部表情和《三岔口》片段经典诙谐的对打动作引笑全场,在除去刀以外无其他舞台道具的情形下,二人你来我往的对打招式,形象勾勒出虚拟化的黑暗场景,让全场师生发出会心的笑声。
“这是我们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中国京剧表演,也是学校第一次迎来中国京剧艺术家,能够将那么长的彩绸挥舞自如,简直不可思议!”珍妮说,《三岔口》虽然有剧情的英文简介,依然不甚了解其中典故,但大家都能看出两名演员是在一个房间里打斗,表情和动作都生动极了。不论唱功、动作还是服饰,中国京剧的确是浓缩了的舞台艺术,不愧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掀起2017年“中国文化周——非遗进校园”活动又一轮高潮的,是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与塞缪尔·马斯顿女子学校正式签署的中国舞蹈教学合作协议,并展示阶段性的教学成果。
中心与校方签署舞蹈教学合作协议
在11岁的海莲娜·拉扎里季丝带领下,16名新西兰七年级女生为大家献上中国传统扇子舞《明月几时有》的处女作。这一糅合中国舞之神韵美、气息训练的扇子舞首秀,被这些从小接受芭蕾舞“开、绷、直”形体训练的小演员们表演得异常柔美。粉白色中国服饰与蓝色绸扇随着优美的动作和富于变化的队形,将庄严肃穆的舞台妆点得清新靓丽。这也是学校孔子课堂负责人刘晶莹老师与中国文化中心舞蹈老师韩轩婷连续五周来周密组织与紧张排练后的阶段性成果。
七年级女生表演的《明月几时有》队形齐整
伴随着欢快的新疆舞曲,13岁的凯茨娅·谢菲德带领10名九年级女生再度献演新疆舞《巴郎》,这支自今年3月份开启教学课程的舞蹈,已经代表中国文化中心登上惠灵顿“种族关系日”、“非洲日”多元文化舞台并参加文化快闪活动,大幅新闻图片已先后登上新西兰、惠灵顿多家主流媒体如Stuff集团的报纸和网站,吸引众多媒体人的目光。令人欣喜的是,演员们一次次的舞台历练成果显著,将新疆舞典型的移颈、转圈、托帽手等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一次比一次传神到位,动作也更加洒脱自如。
此外,学校孔子课堂十一、十二年级学生表演了旗袍秀《梅花三弄》,莎拉·菲尔浦怀特用中文熟练唱起鲜花调《茉莉花》;十、十三年级女生则表演了热情奔放的中国流行舞《最炫民族风》,每个节目都引得全场喝彩。
表演中国旗袍秀(摄影:张建勇 孟韬)
郭宗光在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塞缪尔·马斯顿女子学校及其孔子课堂良好的中文教学基础,以及中国文化中心与校方在2017年“欢乐春节”、惠灵顿“种族关系日”及“非洲日”等活动中的良好合作,此次中心与校方正式签署中国舞蹈教学合作协议,旨在帮助更多喜爱中国文化的新西兰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通过参与、体验多样化的中国文化活动,成为推动中新友谊、加强人文交流、沟通两国民意的小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