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6日,中国驻马耳他大使于敦海就中国与马耳他建交50周年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特别节目《大国外交》电话专访,采访主要内容如下:
今年是中国和马耳他建交50周年。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同马耳他总统维拉通电话。习近平指出,5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中马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两国友好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双方始终守望相助,彼此支持。中马关系成为不同大小、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国家关系的典范。
总台央广记者:于大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大国外交》节目的专访。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同马耳他总统维拉通电话时指出,中马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老朋友、好朋友。为什么说中马是老朋友、好朋友?中马有着怎样的友好交往历程?
于敦海大使:很高兴接受你们的采访。正如你所说,习近平主席同马耳他总统维拉1月10日通了电话。细心的朋友应该会发现,这是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同外国国家元首通的第一个电话,也充分体现出我们对中马关系的高度重视。这次通话的一个大背景,就是月底,1月31日,中马将迎来建交50周年。
习近平主席在通话时指出,中马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老朋友、好朋友。为什么这么说呢?1972年,中马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缔造了中马关系。5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双方始终相互尊重、真诚相待,成为不同大小、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国家关系的典范。
中马建交时,马耳他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可以说百废待兴,国家经济面临转型,大量工人面临失业。当时中国经济其实也十分困难,但我们毅然决定向马耳他伸出援手,帮助马耳他建造了干船坞、防波堤等重大民生工程,以及纺织厂、玻璃厂、糖厂等基础工业。当时建设的干船坞是30万吨级的,而当时中国才只有2.5万吨的,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对朋友无私帮助的精神。根据马中友协主席雷诺先生的回忆,当时先后参与援建项目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超过2000人,耗费近6年时间,建成了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干船坞。干船坞至今仍在马耳他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中马友谊的丰碑。我在马耳他遇到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段美好的往事,并且亲切地将干船坞称为“红色中国船坞”。在建设干船坞期间,两名中国工程师徐会仲烈士和谷岩昭同志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家人决定将他们安葬在马耳他,希望他们能够亲眼看到干船坞的建成,看到中马友谊不断发展下去。
建交以来,马耳他始终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虽然马耳他是西方国家,但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始终能够秉持客观公正原则,理解并尊重中方立场。2011年,在马耳他协助下,我们成功从利比亚撤出近5000名中国公民,体现了两国患难见真情的友好情谊。
疫情以来,两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相信两国关系在疫情过后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总台央广记者:我们了解到,马耳他不仅有中国政府在欧洲最早宣布设立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还有中医中心、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马耳他民众对中国文化有怎样的认知?中马人文交流有哪些成果和有趣的故事?
于敦海大使:中马虽然相隔遥远,但隔不断两国人民的情谊,可以说,中马人文交流走在中国同欧洲国家的前列。上任一年来,我深切感受到,马耳他人民十分喜爱中国文化。中国在马耳他设立了欧洲第一个文化中心、第一个中医中心,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已经设立10年了,这些都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
学习中文在马耳他当地越来越受欢迎。许多当地中小学都设立了中文课程。我曾经同马耳他前总统普雷卡共同出席了一场中文日的活动。我用“止戈为武”解释“武”字,表明中华民族传统上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中国文化中心在马耳他可以说家喻户晓。“欢乐春节”、“天涯共此时”、“云·游中国”、“想象中国”儿童绘画比赛、中国风筝节等已经成为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文化品牌活动。维拉总统多次在公开场合对中国文化中心给予高度评价。
中医中心成立近30年来,已经成为马耳他以及地中海地区颇具声誉的中医医疗机构,迄今我们一共派了17批医疗队,累计治疗患者约20万人次,许多马耳他的政要曾到中医中心诊疗。我经常听中医中心的医生说,他们十分惊叹于我们医生的高超的技艺和中医的神奇功效。所以,中医中心有力地促进了中医文化的传播。
总台央广记者:于大使,随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临近,马耳他当地各界对冬奥会又有怎样的期待?
于敦海大使:在我同马方各界接触过程中,他们都积极支持并期待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他们反对将奥运会政治化。维拉总统在同习近平主席通话时,也预祝北京冬奥会顺利成功。我们期待同各方一道,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