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之道,器物之美。非遗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记忆,更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与实践,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6月13日为中国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本年度主题为“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云·游中国”栏目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相继推出“徽工造物 写意山水”与“天府四川 ‘云’享非遗”两大主题在线观赏活动。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鼎力支持下,系列视频、图片、文字聚焦于两地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讲述这些文化与自然瑰宝在历代匠人的辛勤劳作下穿越历史长河,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机与活力的故事。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唐模骑行(安徽省文旅厅供图)
通过微信公众号、Facebook、YouTube、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徽墨、宣纸、痘姆古陶、徽派民居、川剧喷火、荥经砂器、阆中皮影、川藏锅庄舞、洛带“火龙灯舞”等安徽、四川非遗文化瑰宝尽数亮相,呈现当下非遗传承与保护的丰硕成果。统计显示,截至6月13日,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微信公众号、Facebook、TikTok、YouTube平台上有关上述主题的阅读量已经超过6700人次。
安徽省黟县·西递古民居。2000年,黟县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典型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安徽省文旅厅供图)
安徽省歙县·棠樾牌坊群(安徽省文旅厅供图)
作为“徽工造物 写意山水”的预热项目,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率先于5月中旬在抖音国际版Tiktok平台上推出了《美好安徽 迎客天下》4段浓缩该省奇山异水、人文精萃的短视频,累计浏览量1040多次。面对如诗如画的山水,网友丹尼尔感叹“还没去过黄山,很想去看看!”
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通过抖音国际版TikTok平台分享《美好安徽 迎客天下》短视频
“徽工造物 写意山水”首期焦点、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徽墨一经推出,便引起海外网友的广泛兴趣。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徽墨对部分海外网友来说并非全然陌生,其复杂严谨的制作工艺更是引起众人的浓厚兴趣。Facebook用户塞西莉亚·卡里直称“虽然对中国书法了解不深,但仅观看徽墨制作,就让自己深深着迷”。
徽墨制作工艺程序之一:成型。(安徽省宣城市政府新闻办供图)
徽墨制作工艺程序之一:炼烟。(安徽省宣城市政府新闻办供图)
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通过Facebook分享徽工造物之徽墨制造工艺
宣纸作为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有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的特色,可谓中国书法与国画的绝配。惠灵顿华裔网友雅君在了解到宣纸文字和图片解说后按捺不住兴奋之情,在朋友圈呼吁“中国文化中心可否组织海外华人到宣城一游,亲眼见识宣纸的制造流程”,期待能够实地感受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
宣纸产地在安徽省泾县。图为捞制世界上最大的“三丈三”宣纸。(摄影:尹建生)
宣纸制造流程中的捞纸工序,讲究节奏的把握,工人们相互间配合尤其重要。(安徽省宣城市政府新闻办供图)
清晨,工人们挑着蒸煮过的沙田稻草上滩,晒制纸料是宣纸制造工序之一。图为安徽泾县郑村燎草厂。(安徽省宣城市政府新闻办供图)
宣纸制造流程中的摊晒燎草工序。(安徽省宣城市政府新闻办供图)
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通过Facebook分享徽工造物之宣纸制造工艺
迄今保留着6000年前手工制陶技艺的痘姆古陶,大量考古发现这里曾经古窑密集,长江支流潜水河滨的良好生态环境,令此地沉积了大量的优质天然陶土与丰富的松木燃料,赋予其得天独厚的制陶条件。母亲为祖籍安徽的惠灵顿华裔理查德·雷直呼这项存续了6000年的制陶工艺“太美了”,赞叹“如此古老的器物与工艺留存至今简直不可思议”。
安徽省潜山市痘姆乡迄今保留着6000年前的手工制陶技艺。图为工人在施釉。(安徽画报社供图)
安徽省潜山市痘姆乡迄今保留着6000年前的手工制陶技艺。图为工人在烧窑。(安徽画报社供图)
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通过Facebook分享“徽工造物”之痘姆古陶制造工艺
徽派传统民居,以村落布局严谨周密、建筑格局紧凑精细、建筑装饰丰富多样、营造技艺精湛高超等突出特点,堪称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范。其中以黟县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更是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样令新西兰民众印象深刻。家住惠灵顿的西蒙·默克尔赞叹不已:“这些镶嵌在山水中的古典建筑真是美不胜收”。
徽派古民居中常见的马头墙
Facebook网友对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分享的“徽工造物”之徽派传统民居图片大为赞叹
在6.1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联手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推出“天府四川 ‘云’享非遗”大型线上展览,以川剧绝活“喷火”为首,在未来一周相继展示一系列主题丰富、形态各异的四川非遗技艺,涵盖火、光、舞、乐、武、茶艺、时尚、装饰、劳作等精选题材,包括古老的羌笛演奏、四川清音、古琴表演、川北木偶戏、川剧《蜀风雅韵》等精彩视频,以便海内外网友动动指尖即可在“云”端邂逅四川非遗之美。
“天府四川 ‘云’享非遗”大型线上展览呈现的“火之美”——荥经砂器
“天府四川 ‘云’享非遗”大型线上展览呈现的“装饰之美”——手法出神入化的自贡扎染
高度吸睛的川剧“喷火”、经千度高温烧制而成的荥经砂器、雕刻精巧的阆中皮影、场面恢弘的自贡灯节、浓郁藏族风情的锅庄舞……在6月13日这一天,上述四川非遗技艺以图片、中英文介绍、视频等形式,通过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各社交媒体平台与新西兰网友在云端邂逅,揭示了四川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演进中,用手、用心、更是用灵魂创造了璀璨夺目、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默默地传承、保护着这片土地固有的丰饶与灵秀。
通过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的抖音国际版TikTok平台,海外网友可欣赏到源自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宣传片中有关川剧绝活——变脸的精彩瞬间,2019年曾应邀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北帕等地以“非遗进校园”方式,成功唤起了新西兰学子的极大热情与兴趣。
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在6月13日当天通过抖音国际版TikTok平台分享川剧绝活变脸精彩短视频
“天府四川 ‘云’享非遗”大型线上展览呈现的“火之美”——川剧“喷火”
值得期待的是,未来一周的“天府四川 ‘云’享非遗”在线观展活动,海内外网友可在线领略到巧夺天工的蜀绣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羌织绣、源于世界文化遗产四川青城山的青城武术、独具乡土风情的绵竹年画等诸多非遗技艺,包括“舌尖上的非遗”——在海内外名声大噪的代表性川菜,从中管窥蜀文化的钟灵毓秀。相信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滚雪球”效应,一定会让越来越多的海外受众积极参与到欣赏、了解这些非遗项目的体验中来。
“天府四川 ‘云’享非遗”大型线上展览呈现的“舞之美”——流行于藏族民间的锅庄舞
“天府四川 ‘云’享非遗”大型线上展览呈现的“装饰之美”——精细度极高的阆中丝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