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由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县及中国四川省境内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等7处自然保护区,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和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等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涵盖成都、雅安、阿坝和甘孜共4市州的12个县,面积达9245平方公里。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象征着全球保护工作的一面旗帜。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和最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之一,也是全世界温带区域中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保护国际(CI)”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耿达乡神树坪——黄草坪区域,占地面积约150公顷。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也是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面积达11.8万公顷,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6.7%,灌丛草甸覆盖面积约3.04万公顷,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造成了植物种类与群落的多样性。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的原生地,将大熊猫放归野外,实行半野生放养的科学试验,为进一步将人工繁殖的大熊猫完全放归自然提供了探索性思路,真正实现自然生态原则。
卧龙自然保护区为“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国生态景区的一个世界级品牌“熊猫之乡”。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宝兴县东北部,地处邛崃山西坡,面积达39039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及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内沟壑纵横,奇峰峥嵘,溪流清澈,草木葱茂,野生动物达378种。游人可以在脉冲电网半野外饲养场观赏到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风姿。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的发现地。1869年,法国传教士兼生物学家戴维在邓池沟首次发现大熊猫,使动物活化石大熊猫享誉世界。
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小金县境内,属邛崃山脉,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主要保护以原始暗针叶林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以大熊猫、雪豹、牛羚、白唇鹿、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保护以冰川为主的独特地质地貌。
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对保护中国西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研究中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种群的进化分类与繁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喇叭河自然保护区
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共23872公顷,位于夹金山东南麓,是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
该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复杂。珍稀保护植物有珙桐、水青树、连香树等中国国家一、二、三类18种左右。
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内已知有兽类46种、鸟类型164种、鱼类7种、爬行类14种等珍稀动物。其中有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小熊猫、水鹿、豹、川陕哲罗鲑等中国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32种。
黑水河自然保护区
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分布的数量占四川省39个大熊猫分布县(市)的前十位。
该保护区内丰富的可食性竹源和适当的海拔高度、适宜的温湿度等其它自然条件,特别适合大熊猫的生长、繁育和栖息。
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它使大熊猫栖息地免遭破坏,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促进大熊猫种群间的交流、繁衍,并能保护其它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大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覆盖率的逐年上升,对长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以说是一个“活的博物馆”,这里有高等植物1万多种,还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独有的珍稀物种。
2006年7月12日
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整体保护将有助于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岛屿化”现象,扩大熊猫的基因库,也将为今后大熊猫放归野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大熊猫生态走廊”工程建设最早于1987年提出,主要指通过在一个个相对孤立的大熊猫栖息地之间种植箭竹林,将不同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以扩大大熊猫活动范围,增加大熊猫的种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