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驻东帝汶大使肖建国在东主流报纸东帝汶之声发表题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的英文及德顿语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2021年9月2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记录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介绍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探索实践,分享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验。
在中国,“小康”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指免于劳苦和匮乏,生活水平处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种较为殷实幸福的状态。享有安宁、祥和与幸福的生活是人们自古以来的美好愿景。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一以贯之,实现了“站起来”,逐步走向“富起来”和“强起来”,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关键一步。
中国的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小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维度、全方位的小康;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小康。
中国的全面小康,是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劳和智慧,拼搏奋斗出来的小康,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时,面对的是一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小康生活,彰显了党的伟大、光荣与正确,彰显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自2006年起,中国连续15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再次成为拉动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加速世界减贫进程贡献了重要力量。贫困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顽疾,消除贫困是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建成小康的必由之路、关键一招。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开国门、拥抱世界,大规模请进来,大踏步走出去,以开放促发展、促创新,使中国的经济迎来高速发展的时代。广交会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和例证。近日,习近平主席在向第130届广交会致贺信中再次表达了中国始终坚持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打开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未来之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类走向现代化探索了新路径。面对当今世界发展困境,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法,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启迪。东帝汶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既面临着发展的艰巨任务,也面临着广阔发展空间。当前,东政府和人民正致力于到2030年将自己的国家从低收入提升到中高收入国家行列。我们坚信在东人民努力下,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东这一国家发展愿景将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