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在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文化和旅游专题论坛在敦煌市举办。来自亚美尼亚、贝宁、毛里求斯、摩洛哥、泰国等国家文化、旅游部部长级官员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学者、文化和旅游企业代表共话“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合作。
第三届敦煌(国际)文博会文化和旅游专题论坛举行。新华网发(王生元摄)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致辞中表示,敦煌文博会与本次论坛的举办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国内各省区市之间文化和旅游的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论坛的举办将助力甘肃从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转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是促进民心相通、拉紧情感纽带的重要途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中国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国际组织一道,在政策、项目、市场、资源、平台、人才等方面加强对接交流,构建丝绸之路文化和旅游合作新格局。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每年都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在旅游旺季更是“一票难求”,但是应如何破解接踵而至的过量游客参观造成一些洞窟长期得不到休养等各种文化旅游问题?
“我们始终坚持负责任的文化旅游理念”,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在论坛上表示,通过开创“总量控制+网上预约+数字展示+实体洞窟”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全球共享、建设敦煌文化全媒体平台等举措,构建负责任的敦煌莫高窟文化旅游保护模式,“把一个真实、完整的莫高窟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一带一路”五年来,丝绸之路再次以最美丽的方式打开,“络绎不绝的游客跨越国境,到访沿线的城市和乡村,品味历史的质感,触摸生活的品质”。
他认为,游客既关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共同价值和家国情怀,也向往当代生活所散发的环境品质和人间烟火。今后,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文接待环境,促进更多的“欢迎中国”项目落地,切实提升广大游客的满意度与获得感,仍然是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方向。
当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布了《“一带一路”旅游大数据专题报告》《2017-2018中国旅游演艺发展研究报告》和《2018年度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手册》等成果。
本次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共促丝绸之路合作”为主题,旨在交流探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和旅游领域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