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三亚文博会上的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VR科技等新兴科技手段日益与文化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30位提名人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文创视域】
“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30位提名人物正式公布。30个人,30个响亮的名字,30个奋进的公司,30个励志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随着他们,回顾2017中国文化产业的大事件,回味文化产业领军人物的所思所想。
1、国有文化企业的“二次创业”
“从领跑到落伍,痛心地错过了十年发展的黄金期,现在要进行脱胎换骨的二次创业。”辽宁出版集团董事长杨建军不回避存在的问题:早在2007年率先实行转企改制,引领了出版业改革的风潮,打造出“中国出版第一股”,但上市后,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资本平台的作用,诸多体制机制瓶颈也没解决,集团整体发展速度放缓。
近两年杨建军坚定推进辽宁出版重振旗鼓、再创辉煌,强力推进集团业务全方位整合,实现编、印、发、供全产业链规模化、集约化运营,纵深建立起“大出版、大发行、大教育、泛娱乐+文化金融、文创平台”发展新格局,完成战略、机制、管理、发展“四大转型”,集团连续两年收入、利润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2017年北方出版传媒公司获得中宣部“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国有文化企业要居安思危,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同样进行“二次创业”的还有云南出版集团,董事长李维带领大家自加压力奋起直追,一年制定一个发展主题,一年上一个台阶。“五柱擎天、四面开花、八面结果”是李维对云南出版集团当前发展格局的形象比喻,表明在出版、印刷、发行、传媒、文化地产五大支柱产业协同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数字出版、在线教育、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多元产业,不断培育打造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30人名单中,还有一些国有文化企业领军人的名字:中国华录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润生,华侨城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段先念,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徐念沙,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茂非。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他们的名字响当当,不仅仅有光环,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文化产业的“国家队”,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都有过辉煌的过往,但不能躺在功劳上,止步不前;更不能依靠资源,“吃老本”,而要在互联网时代,与时俱进,有新的发展和成就。
陈润生带领华录集团定位于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型文化产业集团,构建数字音视频终端、内容、服务三大产业板块,打造国内最完整的数字高清音视频产业链,打造“中国高清第一品牌”。段先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思路,以“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大华侨城在全国的布局,开拓到40多个城市。
201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中国工艺(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徐念沙坦言:“合并中阻力比较大。但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困难,有一些客观条件要慢慢克服,有一些瓶颈和短板,要按照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去调整。”合并后保利集团的总资产将近7000亿元,三家企业在工艺制作、经营等方面相契合,在国际贸易领域有业务协同,通过产业链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做大做强文化企业,促进文化“走出去”。
2、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新业态
一些曝光率很高的名字,也出现在了30人名单中: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阅文集团CEO吴文辉,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成湘均,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斗鱼直播创始人兼CEO陈少杰,91文化创始人、董事长许泽玮。
互联网是当前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领域,也是中国文化产业成长最快的领域,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4个行业的增长超过10%,但超过20%增长的只有一个行业,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7990亿元,增长34.6%。时势造英雄,30人名单中,那些互联网新锐也格外引人瞩目。
程武2009年加盟腾讯,负责腾讯旗下互动娱乐事业群的战略、市场、渠道等工作,对于“泛娱乐”生态功不可没:在他的创想和推动下,腾讯动漫、腾讯文学、“腾讯电影+”等业务迅速发展。2017年,程武更忙碌了,推动与故宫的合作、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参与“网络中国节”等活动,还积极扩大“腾讯创新大赛”的影响力,通过集合腾讯优势业务以及各个领域的顶尖合作伙伴,挖掘、启发、培养并孵化年轻人的创意,共同推动全球青年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成为和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相媲美的“世界四大文化奇观”之一,这和两个中国文化公司的上市密不可分。11月,吴文辉率领阅文集团于香港上市,上市当日最高涨幅达100%,展示出企业以及产业无限的商业价值,为网络文学开拓更大的商业市场奠定了广泛坚实的基础;9月,成湘均率领掌阅科技成功登录A股主板,专注数字阅读领域,为亿万用户提供全面、优质、优惠、创新的阅读服务。在掌阅的平台上,电子书除了一本本销售阅读,还可以一个章节一章节地精准推送,这个小小的创新,推动了付费阅读方式的变革,也推动了中国数字阅读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快、新、广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三大特点,创业的新公司多、新业态也层出不穷,长江后浪推前浪。顺应新生态,互联网文化行业也在细分,许泽玮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龚宇深耕视频服务,余建军大力开掘“听力经济”,陈少杰则在拓展直播的边界。不管那个领域的创新,都是技术的颠覆与进步,是用户体验的升级,是商业模式的再造,是创意的“喷发”,还更是自我革新的痛苦“蜕变”。
3、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文化坚守
在30人名单中,互联网新锐年轻有为、浑身闪耀着青春的光芒,还有一批文化人则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一业,呈现出稳重、醇厚的气质。
做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坚守中学习进步,深知其中的道理和规律,成功也就不期而至了。知名演员吴京,从6岁开始在北京市什刹海体校练习武术,后成为一名动作演员,矢志不渝地坚守自己的初心,用电影塑造中国英雄、激发爱国热情,成就《战狼2》56亿的票房奇迹。“印象”系列、“又见”系列演出总导演王潮歌,通过一台台实景演出,“活化”了当地文化,也磨砺了自己的创作功力,她创作的《又见敦煌》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首个丝路落地项目,在2017年创造了单日8场的演出盛况,成为甘肃继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之后的又一张国际旅游名片。
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只是坚持的人太少。文化企业家们道出从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的心得:因热爱而执着,因执着而快乐,在几十年从事文化的过程中,保持着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也获得文化的厚泽和滋养,以文化人,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拓展自己的眼界,在求索的过程中才其乐无穷。
建川实业集团董事长樊建川曾下乡、当兵、任教,1993年为收藏而辞官经商,从事收藏数十年,自得其乐。他说,自己几十年的人生故事和思想变革都浓缩在一件一件的实物之中,这些收藏又变成新的市场资源,为民营博物馆自我运营补充“血液”。
20年前,邹进在北京的一个地下室里说:“有图书馆的地方,就有人天书店。”这似乎是痴人说梦。而20年后,人天书店真的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馆配商,最大的民营图书发行商——从一家小书店,发展成为全行业的领军企业。
江苏大风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宝华从古筝的“童子功”开练,提出“教学、演奏、创作、制作”四位一体中国乐器业发展战略,用了30年时间,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中西乐器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吉他工厂。
山东儒源文化集团董事长姬长文20多年饱读传统经典、践行传统文化,致力于将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管理、家庭生活、社会和谐、民族复兴当中,他在曲阜投资2.3亿建设山东儒源文化集团,带领团队拓展国学教育、研学体验、影视传媒、会议服务、非遗传承、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业态,探索文化资源的市场化转化。
传统行业也有新路,就看怎样运作和实施,机会青睐的是那些有准备的人。中国东方乐团团长王天一、宋城演艺集团总经理张娴、西安演艺集团董事长寇雅玲,在一台台演出中,一个个艺术作品中,凝结文化基因和创新元素,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既打动观众,又赢得市场认可,实现艺术和商业的完美对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4、文化产业园区跨界融合拓新路
30人名单中,属于综合经营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3%——这表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加大。文化园区与农业融合,田园东方创始人兼CEO张诚开辟田园综合体的新发展模式;与教育融合,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董事长孙爱东让动漫影视人才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与旅游融合,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董事长刘子力将陶溪川文创街区经营得风生水起。
30人来自全国16个省份,北京最多,上海、广东、江苏是第二梯队,陕西、云南、四川、吉林、湖北、山西、河北、福建、甘肃等省都有提名人物,各有特色。
厦门根深智业文化创意产业集团董事长黄进清,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从事以牛文化、牛精神、牛品格创意转化的企业家,从厦门牛庄开始,先后有漳州牛庄、北京牛庄、三亚牛庄、丽江牛庄、桂林牛庄、成都牛庄的布局落地;河北保定市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志勇,主导直隶大剧院改制创新,推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剧院的“大循环”,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模式创新探索了路径。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董事长张学智,带领他的团队艰苦创业,把一个工业时代遗存的旧厂房逐步打造成为处处能感受到前卫意识和时尚气息的地标性园区。园区聚集了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动漫及大型网络游戏研发、文化演艺、室内装饰、咨询策划、信息服务、艺术品展览展示等多种新业态,已在甘肃文化产业界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文化产业园区既要多元融合发展,也要专业化运营,关键要根据资源禀赋,对症下药,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北京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总裁高素梅向专业化园区作为探索,提出“构建电视栏目及3D电影后期制作全产业链相融合的影视文化产业生态园”发展理念,历经8年时间,倾力打造出北京市重点文化传媒产业园区——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二十多家电视台提供服务,制作了多档知名电视栏目。未来五年,将致力于打造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文化传媒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