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至30日,第13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义乌文交会”)如约而至。对于这个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而言,今年有些特别,因为自2014年文化部以其为试点主导实施文化产业展会转型升级以来,义乌文交会已经在这条道路上探索了整整5年。令人欣喜的是,曾经,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和“鸡毛换糖”的苦干精神,使“小城”义乌在改革开放40年的风云大潮中演绎出了时代最强音;今天,也正是同样不惧困难前行的勇气和精神不断助推着义乌文交会的转型升级。
5年间,义乌文交会完成了从博览型向交易型、从“小商品”向“大文化”的转型,实现了从单一展会向综合平台的提升,同时也以更清晰的定位、思路和更突出的实效,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展会格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更进一步来看,义乌文交会用这5年时间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探索出的转型升级路径,不仅有助于义乌文交会自身今后的行稳致远,且对新时代下文化产业展会的转型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转型升级之横向展开:开拓展会的产业影响力
2006年创办、2010年升格为由文化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国家级展会、2014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并开启转型升级之路……多年来,义乌文交会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不断迎接挑战、不断创新,正是这个在县级市举办的国家级文化展会保持了高水平的根本原因。在各种挑战中,转型升级的难度并不亚于创办一个展会。
2014年,时值中国文化产业展会发展十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在沈阳市召开了文化产业展会转型升级交流研讨活动,针对当时某些文化产业展会存在的同质化、专业性不足、缺乏创新和服务意识等问题,提出要从办展的粗放式、摊位式、大集式转向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使文化产业展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以此为契机,义乌文交会以转型升级为进一步创新发展的牵引和动力,开启了探索之路:围绕着文化产业“新概念、新工艺、新技术、新设计、新产品、新业态”的“六新”概念,在办展的方方面面都推出了新理念和新做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展会本身在产业广度上的铺展。
2014年,“文化+科技”“博物馆+文创”催生的新业态成为展馆一大亮点,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恭王府、台北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群等均亮相展会,以“博物馆+文创之博物馆衍生品”的名义集中展出;而同期亮相的网鱼网咖、杰拉网咖,则成为全国上网服务转型升级新业态的典型案例。2015年,文化消费成为当年展会的一个关键词,C&J集团、雷石、温莎、世宇科技、百视通、保利等涉及文化消费链条的多家公司集中参展,同时引进“全国八大美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极大提升了观众的鉴赏和消费品位。2016年,工匠精神掀起了人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相结合的创意热潮,参展的南京云锦、苏州苏绣,以及浙江非遗“传承与创新”生活主题馆的越窑青瓷、东阳木雕、温州彩石镶嵌、桐乡丰同裕蓝印花布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充分彰显了这股热潮。2017年,“文化+”的融合作用更加显现,中华文博礼、客厅娱乐设备、浙江省非遗衍生品“再现·再造·再生”生活主题馆等跨界展商的参展,不仅拓展了观众的眼界,也拓展了展会在跨界融合领域的影响力。
转型升级之纵向深化:锻造展会的核心价值
如果说展会转型升级的横向展开是侧重产业影响力的广度,那么纵向深化就是展会锻造核心价值的过程,是展会服务于企业、行业以及当地经济发展能力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转型升级的纵向深化就是要培养展会品牌,提升展会核心价值,从而形成展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吸引高水平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增强展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推动举办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义乌文交会转型升级这5年,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5年来,随着转型升级在产业广度上的拓展,义乌文交会作为国内唯一一个以文化产品、服务为交易重点的国家级展会,也在不断强化其独特的价值和定位。2014年,博物馆衍生品的参展吸引了大量生产制造企业和设计单位抛出合作邀约,参展的博物馆成为箱包、首饰、文具等企业追逐的大客户,收效显著。同期参展的网鱼网咖等在展后也快速落地义乌及周边地区,加速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的转型。2015年,义台设计中心、义韩设计中心相继落地义乌,义乌制造向义乌创造转化的态势更趋明显。2016年,中国美院“最设计”“IDE创新设计”“文化产业创业创意扶持计划”等集中亮相,收获了大量外贸订单。2017年,大量跨界展商特别是当下最活跃的文化创客们参展,直接彰显了义乌文交会的品牌号召力。
经过5年来在产业影响力广度和核心价值深度上的转型升级,当前的义乌文交会已经形成了以文创、文艺、文娱、工艺美术、非遗、动漫和电子竞技、文体为核心行业,集聚IP授权方、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纽带链接方、文化用品生产加工制造方且三方互通形成产业链闭环的展会格局,从而达到“满足市场需求、共享市场渠道、合力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办展目标。而7个行业的参展商在互联互通形成产业链条的同时,也能结合义乌当地及周边地区优质的生产制造加工能力、商贸流通能力以及庞大的境内外买家群体,推动二次开发设计的文化商品走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
如今,在5年转型升级成果的基础上,“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文化特色小镇建设、传统工艺振兴、时尚产业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等文化产业的“新”爆发点正在不断加入义乌文交会的“大家庭”中,新的产业链融合点和新的产业价值正在随之出现,转型升级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