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8年9月21日-2019年3月17日
展览场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号厅、14号厅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藏 19-20世纪风景画展
展览总策划
冯 远 大卫·布兰门
展览统筹
苏 丹 杨冬江
策展人
詹妮·麦科马斯 徐 虹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
本展览展出了50幅19世纪时期前往欧洲的大量美国艺术家所创作的优秀作品,分为四部分:风景画与国家认同;游客,留学生与侨民;美国画家与法国印象主义;尾声:现代派风景画。作品时间跨度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左右,显示了美国受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风景画的影响,结合对北美新大陆地貌的特殊性感受,发展了一种既具有宏伟叙事风格,又不乏亲切自然具有地域风情片段的风景画。
1920年之前的美国历史和艺术
与中国这样古老的国家相比,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大约在两万年前,人类从亚洲穿过白令海峡在美洲安家落户,创建了丰富的文明。欧洲人殖民北美洲始于16世纪。从1607年开始,英国人先后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些殖民地都位于今天美国境内的大西洋沿岸。
《风景》 乔治·米歇尔(法国) 约1825 -1835
《劳工们收获巴斯浴石》 小本杰明·巴克(英国) 约1800
17世纪和18世纪,法国人和西班牙人也在北美大陆的其他地区建立了殖民地。在这段时期里,许多西欧人(尤其是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和荷兰人)到北美殖民地寻找谋生的机会。同时,成千上万的非洲人被当作奴隶运往美洲,他们被迫在种植园中劳作,生产烟草、棉花和蔗糖等出口欧洲的经济作物。
《温莎堡园地中的樵夫》 本杰明·韦斯特(美国) 1795
《美国的丰收》 贾斯珀·弗朗西斯·克鲁普西(美国) 1851
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于反抗大英帝国统治的革命战争(1775年至1783年)开始之后。1776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宣布独立。新生的美国通过几项创新性的做法崭露头角,例如,美国人民拒绝君主统治并建立民选总统的民主制度。
《山景(卡兹奇山)》 查尔斯·赫伯特·穆尔(美国) 1860
《翁弗勒尔》 乔治·洛林·布朗(美国) 1834
美国宪法还保障所有美国人宗教信仰的自由,而在这个时代的欧洲,基督教的官方地位使宗教少数群体的生活举步维艰,有时甚至危险重重。但是,美国保留了奴隶制,而欧洲则在19世纪初就摈弃了奴隶制。美国在奴隶制问题上的政治和社会分歧最终引发了内战(1861至1865年),于是奴隶制被终结。
《戛纳》 威廉·斯坦利·哈兹尔廷(美国) 约1868-1869
《小吉普赛人》 弗雷德里克·波特·文顿(美国) 1877
在美国内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经历了一段被称为“镀金时代”的繁荣期。在这段时期里,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展改变了美国的风景,而来自东欧和南欧的大量移民则改变了美国的人口结构。
《威尼斯圣保罗广场上的集市》贾科莫·法夫雷托(意大利) 1884 -1885
《早晨》 夏尔-弗朗索瓦·多比尼(法国) 1863
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人一方面寻求建立独一无二的国家认同(亦称国家身份);另一方面开疆拓土,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虽然美国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经常选择与美国相关的题材,但是他们也面向欧洲寻求文化和艺术上的指导。
《橡树》 泰奥多尔·卢梭(法国) 约1858
《阿让特伊的港口》 克劳德·莫奈(法国) 1874
本次展览将美国作品与遴选出来的法国、英国和德国作品共同展出,意在探讨美国和欧洲的艺术以及艺术家在19世纪的交流方式。具体而言,本次展览聚焦于风景画在国际艺术交流和实验中发挥的作用,展出的风景作品歌颂了美国独特的地理风光,反映了美国画家19世纪间在国外游学的历程,显示了美国人和当时欧洲顶尖艺术家之间的交流。
《法国花园》 奥托·斯达克(美国) 1887
《丹斯戴德》 莱昂内尔·法宁格(美国) 1917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西欧裔、信仰基督教的男性画家的视角。尽管美国一直是一个人口多元化的国家,但在本次展览所涉及到的历史时期,妇女和少数民族群体(例如非洲裔美国人和美洲原住民)没有同等的机会学习艺术或者追求艺术事业。因此,这次展出的作品在总体上所流露出的乐观情绪,反映了这些画家在社会和政治上的优越地位。
开馆时间: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春节期间,除夕至初十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