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四月天,4月10日至12日,中国及中东欧国家的近百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共聚中国洛阳,参加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分享经验、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收获友谊。论坛期间,来自中国以及波黑、保加利亚、捷克、拉脱维亚、立陶宛、黑山、北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将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管理、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的主题,聚焦“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进行为期两天的专业交流与对话,共同探索合作的重点方向、领域和途径,共同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未来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务实合作。我们采撷了交流发言的精彩片断,陆续分享给大家。
文物保护与考古国际合作交流的实践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柴晓明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世界各国多个专业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柴晓明说,吴哥古迹保护工作是一项成功范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经过十年努力于2008年完成了吴哥古迹周萨神庙保护项目,维修后的周萨神庙再现了昔日的风采。
柴晓明介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国际合作始终遵循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真实性、完整性原则,坚持尊重当地的传统做法和工艺,最大限度的保留历史信息。在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中,积极与外方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聘用当地工人进行项目实施,促进了当地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并且还与当地专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等开展技术研讨,分享文物保护技术理念、方法和经验。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文物保护理念、技术和方法以及实践获得地方政府和国际社会的认可与肯定。
过去的二十余年,从柬埔寨周萨神庙的小试牛刀,茶胶寺的庞大壮丽,到柏威夏寺保护修复中国主席国的地位提升,从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的古迹保护,再到尼泊尔九层神庙王宫建筑的修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国际合作领域经历了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
柴晓明表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将继续做好文物保护与考古国际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