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波澜壮阔,两岸高楼耸立,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尽收眼底……9月6日,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纵览蓬勃景象,80余位港澳文艺界人士赞叹不已。登黄鹤楼,观“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访湖北省图书馆、“知音号”,参与“艺海流金——荆楚韵·长江情”内地与港澳文化界交流活动的嘉宾们开启武汉之行,触摸三镇千年文化脉络。
在黄鹤楼,祖籍武汉的香港美协常务副主席朱达城写下一个“家”字。离开武汉长达30多年的朱达城告诉记者,他脑海里所有的汉字都是立体的、有思想的,他希望这个“家”字能在黄鹤楼里被更多人看到。致力于以创新手段呈现传统文化的香港青年梁家僖表示,江城文化有许多可挖掘之处,自己愿意就此追“根”寻“魂”。
在“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港澳嘉宾透过工作人员讲解和眼前展品,重温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这是我曾祖父和俄国人合办的茶厂!”58岁的郭敬文驻足在顺丰砖茶厂的老照片前,激动不已。这位澳门知名教育家、培正中学副校长祖籍武汉,却是第一次来湖北。他说,来之前,家人再三叮嘱要寻找曾祖父的足迹,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找到了。据考证,“顺丰”的茶叶原料,由羊楼洞运到汉口,加工制成砖茶,然后从汉口陆路水路外运。鼎盛时期,茶厂雇用工人达800名。1871年,顺丰砖茶厂又在长江边开辟“顺丰茶栈码头”,这是汉口长江边上第一个工厂专用码头。
傍晚,辉映着两岸灯火,“知音号”扬声启航。“我去过世界各地的河道参观,这样有本地特色、有创意的游轮还是第一次目睹。”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马逢国表示,一天行程中,所到之处文化气息浓郁,令人印象深刻。博物馆用现代科技表达历史,传播独具魅力的荆楚文化;图书馆规模很大,可以看出政府重视市民的需求;而“知音号”对本地文化的表现形式让他倍感惊喜。香港和湖北在文化方面可以交流合作的地方很多,香港的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文化工作者也有很强的交流合作意愿,构建沟通交流的平台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