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和内地嘉宾参观江汉关博物馆 陈 璐 摄
9月5日,作为“艺海流金——荆楚韵·长江情”内地与港澳文化界交流活动中“对口交流”的组成部分,多位内地与港澳文博界的嘉宾参访了位于湖北武汉的江汉关博物馆,并在此进行座谈交流。与会者围绕“让文物活起来”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彼此介绍情况、增进了解、寻求合作。
武汉的文化底蕴厚重,这里的博物馆也是灿若群星。当天,江汉关博物馆馆长朱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辛亥革命博物馆馆长曹波、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馆长吴宏堂分别介绍了各自机构,分享了在推动文物活起来方面的具体工作与理念。
江汉关博物馆由汉口关大楼改建而来,汉口关大楼建成于1924年,是汉口开埠的见证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历经5年筹建,这栋建筑于2015年底完成了由海关办公楼到公益性博物馆的重大转型。“除了各位嘉宾观看的反映武汉城市近百年历史的常设展览外,我们还积极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武汉地域特色的交流展览和品质高雅的艺术类展览。同时,我们积极打造和推出具有江汉关品牌特色的社教活动。”朱莉说,博物馆的活力带来了观众的人气,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158万余人次。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通过举办“商代古城学知识,武汉历史记我心”“小小考古人,守护盘龙城”等特色活动、开展“遗址区模拟发掘活动”等特色服务,并借助微信公众号,大力普及文物知识、宣传传统文化。
辛亥革命博物馆推进“1+N”发展模式,即立足于一个宏大历史主题——辛亥首义文化,将其做大做实、做深做强;同时从时间、空间、主题和形式等多维度进行延伸,在临时展览、文物征集、社教活动、文创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辛亥革命博物馆开发的一系列文创产品、举办的一系列社教活动都获得良好反响,并形成特色教育品牌——‘博爱学堂’。办活展览、激活藏品,公众就会爱上博物馆。”曹波说。
吴宏堂介绍,观众可以关注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在参观时自助导览,还可打开“虚拟展览”,将博物馆“带回家”。观众也可在官网、官微预约相关服务,并通过客户端进行展品查询、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此外,博物馆开展多项针对青少年的社教活动,互联网直播平台等也成为传播文博知识、发挥教育功能的有效助力。
“美术馆只有将库房所藏的经典作品不断地开发出来、交流起来、利用开来、传播出去,才能以活化的经典作品承载文化信息、弘扬民族精神。”据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负责人邵晓峰介绍,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策划了“典藏活化”系列展,希望让沉睡在库房里的宝贝活起来,并实现特色化、序列化、专题化、长期化。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行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刘文君也介绍了恭王府在为公众营造“活态的公共文化空间”方面所做的努力。
香港特区政府康文署历史博物馆馆长张锐森介绍了康文署旗下的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太空馆以及与内地和国外知名博物馆的合作展览,香港博物馆节、香港科学节、博物馆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香港每年6月至7月举办为期两周的博物馆节,包括馆长分享讲座、大型专题展览讲座、工作坊及表演等,以珍贵展品、创新手段为市民创造与博物馆对话交流的平台。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理事长郭敬文也介绍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举措,以及在文物活化方面所做的工作。
据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副馆长许晓东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致力于中国文物的收藏、保存、研究和展览,弘扬和传播中国艺术、人文精神、文化遗产。馆内文物特色鲜明、精品众多,此外,藏品数量历年递增,如今已逾1.5万件。该馆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湖北博物馆、安徽博物馆等众多内地博物馆开展合作,彼此展出文物、共同研究。2014年起,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与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康文署文物修复办事处及周大福工作室合作开展“中国古代黄金工艺研究”,并举办“中国古代黄金工艺与传承展”,出版《中国古代黄金工艺》。
事实上,近年来,内地与港澳文博机构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交流。除了互办展览,学术交流、人员互访等也是重要途径。作为内地与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重点品牌项目,“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从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3届,让上千名港澳学生到北京和上海开展文博实习。首都博物馆连续多年参与这项活动,相关项目负责人张雪鸽介绍了博物馆帮助港澳大学生收获知识、锻炼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具体举措。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主任陈飞等多位内地文博界人士也表达了与港澳继续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探讨推动文物藏品活化有效方式的期待。
“文物活起来更深层意义上是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文物的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港澳台处副处长朱稚怡说,国家文物局去年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更紧密安排协议书》,对内地与港澳文化遗产既有合作机制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在机制性合作的基础上,三地可分享经验、凝聚力量,共同探索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平衡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