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金砖五国在扩大经贸等领域合作的同时,人文交流也在不断升温。而中方担任金砖轮值主席国一年来,推动金砖国家合作形成了经济、政治、人文并驾齐驱的“三轮驱动”新格局。
这则片段来自金砖国家首部合拍电影《时间去哪儿了》。五国导演以同一主题、不同视角,讲述自己对时间和情感的理解,汇集为一部100多分钟的集锦影片。
南非导演 贾梅尔·奎比卡:“对我来说,坐在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就好像是在环游世界一样,这正是影片的迷人之处,也是我所想表达的核心,就是文化能打破国家间的壁垒,带来理解和认同。”
巴西导演 沃尔特·塞勒斯:“我很欣慰我们能用这种方式来对话,对同一个问题寻求共同答案,这在三十年前是几乎不可能的。”
从光影到现实,像这样增进文明对话和相互了解的五国间交流项目频繁展开。这个暑期,在上海,就有这样一群来自金砖五国的年轻人,他们参加了复旦大学主办的金砖国家暑期学校,不仅在课堂上互动,还走进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实地了解金砖合作。
俄罗斯学员 安娜·玛利亚·奇科尼娅:“当我们展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这将把金砖合作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近年来,伴随着中俄两国经贸文化旅游的往来,民间交往活动日趋频繁,目前两国间仅留学交流人员就有七万多人,成为民间交往的使者。
灰摩卡电台,由几个中国留学生创办,用中文讲述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不能缺少的还有中俄双语教学节目,主持人都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就像电台的名字,如同一杯摩卡,成为两国青年人之间的温暖桥梁。
俄罗斯学生:“我对中国当代政治和经济特别有兴趣。”
电台创办人 方飞:“让更多国内人了解在这边的俄罗斯人生活情况,也可以同时让俄罗斯人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情况。”
随着金砖国家合作的全面展开,人文交流的各项倡议和计划也开始更多列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议事日程,并在2014年明确提出人文大交流的目标。
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斯瓦兰
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斯瓦兰:“我们应发展属于金砖国家的独特文化,让金砖国家成为一个大家庭,一旦我们拥有了这种金砖文化,我们就不再只关注一个国家自身的收获,而是金砖国家整体的成就。”
中国一直是金砖国家人文交流的大力推动者。金砖“中国年”,中国开创性举办了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三合一”论坛。就在不久前,中方主办的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上通过了《泉州共识》,提出金砖国家应加强文明互鉴,并签署了一批人文合作协议。而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期间,还将举办金砖国家文化节,这将成为厦门会晤的一个独特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