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0日19时30分,由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主办,新西兰华夏文化艺术协会协办的2017年“中国文化周”收官之作——非遗茶会活动在惠灵顿华人圣公会礼堂举办。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政务参赞屈光洲、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郭宗光、新西兰文学翻译中心主任罗辉博士和逾百位惠灵顿各界人士参加了本次茶会活动。
作为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非遗话题——“茶文化”在新西兰也赢得了众多拥趸。5月5日揭幕的以“传承与创新—中国非遗”为主题的2017年“中国文化周”活动,在首都市民中引起很大反响,此次茶会压轴戏也吸引了众多市民自发前来聆听分享。
来自惠灵顿中文学校的主持人张岚率先分享了“茶文化”作为中国非遗项目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以及与传统道教、佛教的关联,并与现场嘉宾展开互动,在场外国朋友也学会用中文发出“茶”的读音。
其后,音乐人张烨用一曲古筝独奏献上《高山流水》,带领与会者穿越至伯牙与子期心灵际会的情景,一曲《洞庭新歌》又将听众思绪带至千里洞庭之畔,碧波荡漾、稻谷飘香的景象犹入眼帘。
作为整个茶会活动的重头戏,罗辉为大家带来了《木叶下,漫思茶》精彩讲座。在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张静文带来的《二泉印月》二胡伴奏声中,罗辉娓娓道来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脉络与精彩典故,纵古论今,旁征博引,分享了历代文人墨客尤其是唐宋时期有关茶的妙曼诗句与如画意境,并引用乾隆皇帝所言“君不可一日无茶”这句皇家金言,彰显出“茶文化”在中国文人雅士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这一讲述中国茶与文学、音乐等艺术门类之间内在关联的“茶通六艺”讲座,博得了满堂喝彩。
二胡演奏
问音入道,闻乐起舞。演讲过后,新西兰华夏文化艺术协会陈瑶、李盈佳带来一曲古色古香的《禅舞》,身着素衣、肩披绿巾的两位舞者,和着清幽的古乐声翩然起舞,心有灵犀的和谐之美令观众动容。据华夏文化艺术协会联合会长张汉华介绍,该舞蹈不论主题、音乐还是服饰,都紧扣茶会背景,凸显出茶禅一味的和谐意境。
凸显禅茶意境的双人舞《禅舞》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王,子宁不嗣音。”伴随优美的歌声,身着汉代服饰的中国文化中心舞蹈老师杨迪雅出场,惟妙惟肖表达出中国古代女子的委婉含蓄之美。
接下来的六大传统名茶介绍及茶艺展示,掀起茶会新一轮高潮。在六张古意盎然的茶桌旁,六位茶艺师中两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小伙吸引了现场观众。原来,其中一位是惠灵顿中文学校成人班学生西蒙,另一位是曾在四川成都接受多年茶艺培训的安德鲁,两人娓娓道来所司茶类的制作工作与品性,让在座宾客颇为惊艳,赢得热烈的掌声。
茶艺展示(摄影:张建勇)
在茶艺展示同时,两位中国留学生现场吹奏盛于唐宋时期并传播至日本的古代吹奏乐器——“尺八”。这种以竹子根部制作的古老乐器,在中国、日本均主要用作禅修音乐,《本手调子》与《大和调》将苍凉辽阔的古曲带给听众,唤起深沉悠远的茶禅意境。
由中国文化中心舞蹈老师韩轩婷饰演的“女儿”和武术老师张健勇友情出演的“老爸”同台亮相,共同献上现代舞《父亲》,为整场活动再度掀起高潮。韩轩婷以精湛的舞艺和高难度的肢体动作,完美展示了女儿成长后体察到的深沉父爱。
最后,在非洲鼓与古筝的奇妙组合声中,所有宾客来到不同的茶桌前,细细品尝风格各异的中国茶。来自惠灵顿卡瓦拉瓦拉区的语言学教授毕文、吉妮夫妇非常激动,称赞茶会活动既作了文化知识普及,又丰富了表现形式,营造出中国“茶文化”怡情养性的独特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