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黄金周假期,广东粤剧院的“红传子弟”们在练功房里挥汗如雨,做最后的准备——由广东粤剧院出品的大型新编粤剧《梦·红船》即将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与来自全国的50多台节目一起角逐第十五届“文华大奖”。
广东选送的唯一一台粤剧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艺术节,所设文华奖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政府最高奖。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将于今年10月15日至31日在陕西省举办。由广东粤剧院出品,彭庆华、曾小敏、文汝清等主演的大型新编粤剧《梦·红船》作为广东选送的唯一一台粤剧,入围“文华大奖”终评,将于10月22日晚上和23日下午在陕西省西安市华山俱乐部上演。
此外,该剧还将应邀参加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主办,中国评剧院承办的“南方戏曲演出季”活动,于10月12日、13日晚亮相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中国评剧大剧院)。据了解,“南方戏曲演出季”活动于今年8月至10月在北京举办,来自南方10个省市自治区的16台优秀戏曲艺术作品在北京集中展示。
再现粤剧红船子弟壮歌
《梦·红船》取材于上世纪30年代的粤剧红船戏班故事。粤剧艺人邝三华因练习南派大戏《火烧黄天荡》中的“高台照镜”而受伤腿残,但他依然痴迷粤剧,变卖家财重组剑影班,希望能振兴南派大戏。然而当时土匪横行,社会动荡,粤剧艺人的梦想一个个破灭。在日寇的刀枪下,红船艺人与日寇斗智斗勇,借上演《火烧黄天荡》之机,邝三华手持火把以粤剧绝技“高台照镜”跃上船顶引炸红船,与敌同归于尽。虽然红船沉没了,但红船人精神永存。
粤剧红船是早期粤剧戏班的主要交通工具,粤剧艺人乘坐红船穿梭在珠三角地区河网间,到各处乡镇演出,红船以其独特的功能和色彩成为粤剧的代表符号。如今红船虽已退出历史舞台,粤剧艺员依然自称为“红船子弟”。该剧再现了上世纪30年代红船子弟一曲爱恨交织、义薄云天的壮歌。剧中展现的“高台照镜”、“木人桩”等粤剧南派绝技,继承和彰显了粤剧传统的南派技艺。
展示粤剧南派独有技艺
在数百年发展历程中,粤剧形成独特的南派武打表演风格。2009年,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派武打表演艺术功不可没。“木人桩”、“高台照镜”等都是粤剧南派武打表演中的绝技,“木人桩”符号更成为粤剧红船船头特有的标识。
该剧主演彭庆华是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二团文武生,他自小便跟随爷爷练习詠春拳。他告诉记者:“《梦·红船》的定位是粤剧南派武打戏,而南派武打中‘打真军’是粤剧独有的表演方式,讲究真实直接的视觉冲击,追求硬桥硬马、拳拳到肉。”该戏充分展现了粤剧南派独有技艺,在剧中的最后一场武打戏里,彭庆华把“詠春”的独门兵器“六点半棍”糅合在武打戏里;几经修改后的“高台照镜”,在难度和技巧上更是令人叫绝。
新编粤剧《梦·红船》的剧照(摄影:金羊网记者黄宙辉、通讯员梁彦兰)
该剧曾获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广东粤剧院院长、粤剧《梦·红船》总导演丁凡表示,该剧首演以来已经两次大改动,希望该剧发挥南派武打的特点,使之成为粤剧精品,让南派武打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