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京剧院新编剧目《康熙大帝》历时两年时间创作,于2014年正式推出。曾成功作为闭幕大戏亮相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获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2015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经过反复推敲与打磨之后,将于今年10月28日至29日,作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五届文华大奖参评剧目赴西安演出。
该剧从历史史实出发,以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叛乱为主线,以收复台湾为副线。当康熙皇帝面临平反与收台、战争与妥协、护女与舍女、承诺与背离的两难抉择时,展现出他的宁舍骨肉、不舍寸土的国家大义,爱重情深的夫妻之情,难舍难分的父女之情。阵容上以老带新,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著名文武老生王平领衔出演康熙皇帝,梅花奖得主吕洋饰演淑妃,“青京赛”金奖得主王嘉庆、闫虹羽、黄齐峰分饰葛尔丹、兰儿格格、费扬古。
京剧《康熙大帝》演出海报
在《康熙大帝》完成排练、首演期间,该剧导演、当代著名戏曲导演艺术家谢平安因病辞世,该剧也成为谢导的最后一个作品。纪念谢平安导演。
两年来,天津京剧院多次就该剧举办研讨会,倾听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建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打磨提升,现摘取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家国大爱,演员出色
薛若琳(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著名文艺评论家)
京剧《康熙大帝》展示的康熙皇帝是一个既伟岸又亲和的一代帝王,他宁舍骨肉不舍国土,既雄才大略又有儿女亲情。他以江山一统的大局出发,决定嫁女,这是他的艰难选择,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决断的英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性化的帝王。无论从一度到二度,写得非常细腻,表现得非常深刻。王平的表演之好就不用说了,吕洋演的淑妃,她爱儿女又爱丈夫,不愿割舍女儿,嫁给一个把握不住自己的葛尔丹,但是,她只能服从丈夫的决定,她非常痛苦,并终于从痛苦中走出来,演得非常到位。闫虹羽演的女儿,活泼可爱,当父母矛盾、犹豫、痛苦时,她勇敢地站出来,愿为父王分忧,小木船的歌声时时响起,融入到这部戏的冲突中。王嘉庆饰演的葛尔丹表现了草原汉子的粗犷、野性。这些演员很有素养及艺术积累和艺术表现力,我记得李梦岚先生曾经说过:“做一位演员心里有事,眼里有劲。”他们做到了,所以非常高兴。
气魄恢弘,独具匠心
王蕴明(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副书记)
对《康熙大帝》有三点感受,一是对戏的大气魄、大格局的总体艺术风格的营造,表现了一种国字和名气的时代追求,这个题材表现了清代康乾盛世,当代中国也正处在新中国的鼎盛时期,这种国家的意志、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统一体现了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二是这个戏实现了成功塑造康熙人物形象和王平同志华丽转型的双赢结果。以王平同志的文武全才塑造了一个文治武功的康熙大帝,反过来又以康熙大帝的文治武功实现了文武双全的王平的华丽转身,这个特点在艺术表达上具有很突出鲜明的特点。三是这个戏的演员阵容整齐,全剧的场面规整、简洁、顺畅,音乐流畅、优美,舞美用大型地图做大幕和天幕非常好,体现了这个戏的风格,凸显了这个戏的特点,表达了一种很强烈的时代需求,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台好戏,打造精品
龚和德(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康熙大帝》有两点特别好。第一点是组织关系突出葛尔丹。第二点是在解决葛尔丹的问题上,康熙的思想是国家统一的大业是头等大事,同时写了他的儿女之情。重大的政治判断和人的正常的父女感情、母女感情,包括女儿对父亲的依恋等,组织分明。
另外这个戏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顺畅通晓,让观众看得懂、进得去、真感动、得启示。另外一点就是主演的技艺发挥非常精彩,情景点和技巧点的安排有比较好的结合。这是一台好戏,我相信一边演出一边打磨,该剧一定能成为一台精品剧目。
气象恢弘,富有韵味
王安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京剧《康熙大帝》让我受到了震撼,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作者在剧中做了许多历史虚构,我更看重剧中所表现出的艺术氛围。该剧体现出了康乾盛世的气象,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作者将间隔数年的历史事件融合到一起,虚写收复台湾,详写平定葛尔丹,体现出戏剧创作中的虚实照应,写法高明。该剧为王平量身定做,特别是围猎这场戏,王平的几个身段以及辫子功、刀花、击鼓,不但展现出了高超的传统京剧演出技艺,而且塑造出了康熙皇帝英勇坚毅的性格。这是在新编戏剧中值得提倡的。康熙和葛尔丹喝酒一场戏也是极有韵味的,体现出了二人的内心交锋。虚构的康熙女儿和亲故事,展现出了作为硬汉的康熙的心中柔情,使得该剧更有韵味。皇后与格格的情节也是极为必要,展现出了女人在战争中的情况,体现出了战争中磨灭人性的一面。该剧将宏大的主题简洁明了地表现了出来,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为历史剧的创作提供了经验,做出了贡献。
第二场:忍痛嫁女
剧目优秀,再上高峰
吕育忠(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
谈几点这出戏的感受。一是《康熙大帝》充分发挥周长赋老师刻画伟丈夫的优长。二是这出戏也结合了续正泰老师关于中国京剧的优秀基因在这个戏中的“植入”。续正泰老师在本剧走到今天的过程中起了大作用,他不仅提出了“小木船”的创意,提出了“击鼓”的创意,尤其是对京剧文武场的张扬和发挥,某种程度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敬佩。如果仅从今天的案头剧看,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为以后其他院团的创作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意义的借鉴,就是在一度创作的时候,其他的编导、音舞美全都介入其中,才能在舞台上真正展现出一部优秀作品的形象。再就是大家所说的包括王平在内的四位演员,一个大戏,四个演员,构建起这么宏大的事件,宏伟的场面,我觉得非常了不起。
京剧辉煌,完美展示
赓续华(《中国戏剧》主编,著名戏剧评论家)
《康熙大帝》把京剧的美展现了出来。一是该戏不仅行当齐全,而且生旦净丑分配得很合理,展示了京剧的完整性。二是文武老生精湛的表演,这是我们现在比较缺乏的东西,该戏中的演员一动一静都充满了魅力,我将之称为性格化的京剧演员。三是这出戏让我很感慨。康熙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一生就是为了国家,做的都是一个帝王真正最应该关心的事。这也是康熙最伟大的地方。他的家国情怀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他的辉煌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在呼应的。因此,京剧的辉煌,康熙大帝的辉煌,还有天津京剧院称职的表演,都是值得我为之激动的。希望王平一定要把这出戏传给弟子,把这出戏演下去。
人物可亲,情节可信
黄在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戏剧评论家)
《康熙大帝》中所表现的帝王伟业——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虽来自史实但却不一定为普通观众所熟悉,但是这伟业背后的泪水和伤痛却能牵动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少的心,为了暂时安抚北方的葛尔丹那不得不答应嫁女时的两难抉择和忍让,那决心用武力平复葛尔丹时与女儿在承诺与背离之间难舍难分的情感,那不得不战中失去女儿的悲痛,那完成大业后怀抱外孙走向辉煌时心中的血和泪,这一切便把一个伟人拉下了神坛,把一段坚硬的历史融入了民间,把“宁舍骨肉,不舍寸土”立意变为了感人的形象。
《康熙大帝》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平担纲,全剧充分发挥了他唱念做打的优势,在合适的支点上安排了精彩的技巧,如板式丰富的唱腔,马趟子、鼓套子、大枪花等精彩的身段,既能鲜明外化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充分展示了王平的表演魅力。至于其他角色如容妃、兰儿、葛尔丹等的扮演者也都是当今舞台上出色的青年演员,他们的表演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一出戏有了“角儿”就有了精气神,一出戏有了“玩意儿”就有了点睛之笔!
演出精彩,接近完美
毛时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戏剧理论家)
该剧体现出了“大时代、大手笔、大情怀、大手段”的特色。“大时代”是指该剧展现了康熙盛世的大时代,而又演在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大时代。“大手笔”是指该剧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大情怀”是说该剧既有帝王情怀,又有儿女私情。“大手段”是指该剧动用了京剧艺术的各种手段来塑造人物。该剧是时代精神的艺术建构,把史诗气质、艺术品格和当代精神融为一体。我们需要艺术作品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反映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过程中的精神资源。该剧用文武老生演绎帝王的文韬武略,塑造出一个大情怀、有体温的大政治家形象。让人看到了作为政治家、作为慈父、作为丈夫内心的冲突,体现出他为华夏统一百折不挠的信念。该剧表现出康熙作为政治家的大智慧,在各种历史选择,在情和义的选择中,做出应有的决断。在塑造人物过程中,王平充分展示出他的艺术才华,既有过程,又有细节;既有情感,又有心灵。对人物感情的把握极佳,是一般演员做不到的。他展示出了京剧艺术博大精深、集大成的艺术魅力,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不但让老观众赞扬,也让新观众为京剧艺术的魅力所感染。
第四场:收复台湾,擂鼓庆贺
宫廷大戏,题材突破
王评章(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院长)
《康熙大帝》有着大气派极致的表现,舞美、服装都非常美、非常精彩、非常壮观,演员非常好,从主演到配角都非常完美。这个本子的写作难度非常大,因为这个题材很难写,另外还要考虑到为王平量身打造,这个戏既有创作的独立性,又有为角、为人量身定做,这两个点都照顾到了,非常不容易。戏写得很简洁、很清晰、很有气势、很有气派,而且留下了很多的空间,我觉得是现代戏的一种新的突破。这个戏的主题、人物情节、情感都很饱满顺畅,不急不躁,稳妥有激情,而且有历史人物和历史时代那种责任在里面。王平的表演有无限的丰富性和可能性。耍枪、甩辫子、击鼓三个场面让我看到他身上还有无穷无尽的东西。京剧的技艺和情感在王平身上体现得非常精彩,因为只有技艺技巧越精彩越独到,他的人物形象才能越鲜明越突出。王平既融入了整个戏中,又超出了戏之上,他把观众带进了人物、带进了戏剧、带进了历史,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主题积极,呈现精致
梁波(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原副局长,剧作家)
《康熙大帝》中“华夏统一大入天”的主题非常明确,而且非常积极,是非常好的一台戏。这个戏脉络很清楚,人物设置非常精练。康熙皇帝“宁舍爱女不舍寸土”的抉择显示了康熙有智慧、有胆识、有霸气的一面,又非常有情感,人物形象饱满,舞台呈现精致。
追求卓越,情节巧妙
周育德(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著名戏剧理论家)
人都说,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情不动人,戏无技不惊人,在这些方面,《康熙大帝》都有热烈的追求,并且收到了相当的效果。入关以前,满族、蒙古族是战略伙伴关系,康熙时把这种关系提升到政治上的统一,结为一体。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因此,把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是很能服人的。同时,该剧用足够的笔墨描写了康熙如何处理国家利益和亲情之间的矛盾,也是相当感人的。我们看京剧,不光是听唱,还要看点儿玩意儿,在这出戏里的辫子功、耍枪花、敲鼓中,都有所表现。该戏有匠心安排:一是康熙出猎一场,通过饮酒做政治性试探的一场,还有两个男人两个女人在四个角上各抒己见、各自抒情,但又有互相交流的一场,这种形式不是第一个创造,但运用在这里就觉着很有意思。二是该戏在生旦净丑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有的还很精彩。三是音乐和舞美都是上乘之作,几乎无可挑剔,几近完美。
立足本体,特色鲜明
赵景勃(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京剧研究所所长)
《康熙大帝》在创作上首先做到戏曲化,是突出角儿的,是突出技术的,在故事之上突出角儿的技艺。把这么一个复杂、庞杂的大背景居然能够凝聚在一人一事的戏剧规律上,这点是创作成功的。康熙、淑妃、葛尔丹、兰儿四个人物都是写得很成功。在情节设置上把收复台湾和漠北战争联结在一起,用收复台湾作为漠北战争的起因和打点,实写漠北战争,虚写收复台湾,情节跌宕、引人入胜。
第四场:演兵备战(摄影:中国文化报 庞 剑 李妮 )
演绎精彩,创作典范
周龙(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
京剧《康熙大帝》再次证明,天津京剧院不愧是当今全国京剧院团中的一支劲旅,阵容齐整,文武兼备。该剧是天津京剧院继《华子良》、《香莲案》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剧中塑造了一位在清代历史上文治武功皆有建树的帝王形象,既突出了人物图强安邦的政治智慧,又表现了人物父女情长、血性柔情的一面。该剧虽然是一部新编历史剧,但是剧本创作、整个舞台的呈现、声腔音乐形象的表演,都紧紧抓住京剧的本体。从传统中寻根觅迹,于传统中变化出新,给人一种老戏新演、老调新腔、陈中见新之感。王平是一位允文允武,不可多得的好演员,整出戏的表演、人物的塑造可圈可点。康熙的几段唱腔,从设计到演唱,张弛有度,流畅自然。王平在诠释中可以说是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人听着过瘾。这出戏再一次发挥了王平扎实深厚的武功功底,把传统戏中很多技巧技法充分地运用到这出戏中。
节奏鲜明,韵律别致
刘秀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康熙大帝》全剧主题思想好,展现了康熙皇帝“舍小家保大家”的故事,很有现实意义。戏的结构清晰,承前启后,很清楚。全剧的节奏把握得很好,很顺畅。
音乐唱腔有水平,有个性,特别是康熙皇帝的唱腔很雄伟、亮丽、有感染力。旋律别致,好听。配器以民乐为主,是京剧味,很顺耳。
表演方面,在技巧运用上,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很符合人物身份,并且符合剧情。技巧、动作、身段运用得很巧妙,不是脱离剧情卖弄技巧。特别要提的是这个戏的群众场面处理得很好,与戏的风格很统一。舞台装置、服装、道具、灯光布景都很讲究,但不是华而不实,也不是大制作。这个戏的所有演员都很称职、到位、出色,王平更是文武全才的艺术家。
大气流畅,好听好看
张关正(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这是一台大气、流畅、好听、好看,充满津味的优秀的新剧目,有天津特色,这样一个重大的题材非常引人入胜,给人以很强的艺术享受。这个戏充分展示了津派京剧的特点,例如趟马、耍鞭子、群舞,非常好看,这就是京剧原来很重要的美,这些东西有点丢了,这个戏拾起来了,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