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由中国文化部外联局、陕西省文化厅主办,我校承办的2016“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开班仪式在陕西省图书馆举行。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朱琦、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我校副校长游旭群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宣部文艺局副巡视员刘新风、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政策法规处梁川处长、陕西省文化厅对外文化处陆相林处长、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刘志彬副处长等与研修单位代表、授课专家、学员及媒体记者共100余人出席了开班仪式。仪式由我校国际汉学院院长张建成主持。
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朱琦代表中国文化部向前来参加研修活动的各国青年汉学家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指出,“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自2014年起已举办过三期,共计40国91名青年学者来华研修,各国青年汉学家对这一计划反响热烈。为使更多的青年学者从研修计划中获益,2016年,文化部进一步扩大工作力度,在北京、上海和西安各设立一期研修班。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当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研修班设在这样一个充满发展潜力的文明古都,就是为了给汉学家们提供一个涵盖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中国道路等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希望各位学者关注中国发展、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外友好合作和交流互鉴发挥积极作用。
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在致辞中说到,随着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从中国的内陆腹地城市,一跃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相信本次西安班的研修和经历,是各位青年汉学家与西安结缘的开始,对促进大家在中国学方面的研究和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大有裨益。
我校副校长游旭群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他表示学校近年来努力为国家战略决策服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次研修活动,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确保研修计划顺利圆满进行。他详细地介绍了此次研修的具体安排,对合作单位表示感谢;同时也表示学校也将利用此次活动机会,提升在对外文化交流和汉语文化传播领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搭建与国内外优秀汉学家交流的优势平台,与海外汉学家以及他们所在的机构、单位建立友好合作联系,促进我省同海外开展更高层次的中外学术文化交流活动。
我校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代表研修单位致辞,表示作为此次“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的合作单位,一定协助主办及承办单位,努力将研修活动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确保为诸位汉学家提供研究材料和条件,对其各自的课题研修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开班仪式上,到场的学员逐一做了自我介绍。来自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亚洲及中东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葛融先生、俄罗斯库尔斯克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伊丽娜女士、土耳其安卡拉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古尔罕先生代表学员们发言,葛融讲述了他和陕北民歌的不解情缘,伊丽娜道出了她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喜爱之情,古尔罕表达了他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学的执着之情。
本届研修计划共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土耳其、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24个国家的32位优秀青年汉学家,研修方向涉及中国的文学、历史、语言、政治、当代社会、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他们将先接受为期3天的集中授课,由肖云儒、周伟洲、李忠民、张建成、于庚哲、修建桥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之后将赴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我校历史文化学院、西部边疆研究院、宗教研究中心等合作单位,与研究课题对口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题研讨和交流。研修学员们还将赴宝鸡等地进行调研考察,感受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文化魅力,见证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建设及农业发展的巨大变化。
2016“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西安)”作为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一项重要的专题活动,也已纳入艺术节总体活动框架。研修期间,汉学家们将有机会欣赏近年来我国涌现的高水平的丝路题材演出及展览,直观感受中华文化,深刻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系文化部和中国社科院共同于2014年开始举办的针对海外青年汉学家的学术交流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海外青年汉学家、中国学研究人员和智库学者加强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对中国思想文化和中国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在全球范围内培养一批关注和研究中国发展、传播中华文化的青年中国学研究者和智库型专家。同时,搭建支持海外青年汉学家研究中国问题的平台,为其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和实质性帮助,提升他们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他们推动本国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与相应的中国研究机构和智库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实现双方交流互鉴、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