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边州在挖掘民俗资源、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搭建起一座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桥梁。
走市场引“翩翩起舞”
延边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桔梗谣、长鼓舞、顶水舞、春耕谣……由于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延边朝鲜族歌舞不断包容和吸收中国其他各民族音乐、舞蹈及朝鲜、韩国音乐舞蹈艺术,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朝鲜族特色的音乐、舞蹈文化体系。
延边朝鲜族的舞剧、舞蹈,曾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鼎盛,风靡全国舞台,但也一度遭遇“只能拿大奖,不能走市场”的尴尬。
为摆脱这种局面,近年来,延边州将民族歌舞演艺作为文化产业的重点来培育,实施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出了“立足市场,转变观念,向精品要效益,向市场要出路”的要求。
曾经负债累累的“老大难”单位延边歌舞团,从2006年开始转变发展观念,通过项目建设,打造民族特色精品,为“闯市场”打开突破口。2009年延边歌舞团编排的《长白山阿里郎》搬上舞台,随后在全国演出27场,并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演,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1年,延边歌舞团又推出大型中国朝鲜族原创歌舞《放歌长白山》,并于今年6月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获得剧目金奖。延边歌舞团团长孟哲学介绍,2011年延边歌舞团演出收入1000万元,近三年的演出收入更是达到1800多万元。此外,延边歌舞团采取艺企联营的合作模式,每年可获得100多万元的支持。“在市场经济中大胆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局局长沈秀玉说。
以产业绘“妙笔生花”
为迎接延边州成立60周年,由许家池创作的百米长卷刀画作品《延边山河图》近日创作完成。“刀画”是敦化民间油画的俗称,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 “中国刀画艺术之乡”的敦化市,目前,有一定规模的刀画画室4家,刀画艺术工作者近200人,年生产刀画6000多幅,每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
“刀画属于地方文化,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我希望刀画这种在东北沃土生根发芽的民间油画艺术,能够发扬传承下去。”许家池说。
近年来,延边州通过资源普查、建立健全名录体系、建设传承基地等措施,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从2005年开始,延边州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朝鲜族项目为重点,构建了州、县两级名录体系。先后公布了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9项,其中朝鲜族项目69项;有77项列入省级名录,其中朝鲜族项目64项;16项列入国家级名录,全部为朝鲜族项目。
截至目前,延边州共收集整理出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十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3项。2009年,汪清县朝鲜族农乐舞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当下我国唯一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舞蹈类项目。此外,延边州命名了10个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和6个非遗项目展示点。2010年,中国首家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建成对外开放,共展出九大门类51项,多达4500余件展品。
求融合筑“文化民生”
近年来,延边州加强和巩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文化民生”水平。从2009年开始,延边州建设了延边图书馆、延边博物馆,异地改造延边歌舞团、延边群众艺术馆,预计所有场馆今年全部投入使用。
近年来,延边州还积极开展艺术下乡活动和城市广场文化活动,平均每年举行各种大型文化广场活动300多场,参与人数20多万人次,观众百万人次。像苹果梨花节、金达莱文化节等具有民族特色传统节庆活动,不仅丰富了普通百姓的文化生活,还成为平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不久前,位于延边州首府延吉市的北山街道,举办了第七届“民族团结进步邻居节”活动,朝鲜族、汉族居民一起跳舞、唱歌,家家吃冷面、户户吃水饺。北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刚说,自2006年举办第1届“邻居节”以来,北山街道每年精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文化成为凝聚民心的力量,加快传承和发展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吉林省委常委、延边州委书记张安顺说,“把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凝聚民心、打造幸福和谐家园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