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研讨会暨“抚州文化活动周”启动仪式在英国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举行。 图为中国抚州市当日向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赠送的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雕像。
核心阅读
4月23日,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故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上空,袅袅传来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唱腔,引来不少英国观众驻足欣赏。这一天,中英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文豪逝世400周年。两国文化巨人跨越数百年的“邂逅”,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又一佳话,透过这扇窗口,人们看到中英人文互鉴的累累硕果和巨大潜力。
精彩演出打动观众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虽然不懂汉语,但佐以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的动作表演和丰富生动的表情,《牡丹亭》的精彩表演在英国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表演得太精彩了,简直惟妙惟肖。”特意从伯明翰赶来参观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活动的大学教师容达告诉本报记者。容达的女儿只有十来岁,也看得津津有味,仿佛入了戏一般。
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等戏剧享誉世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0月访问英国在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时表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两人都是1616年逝世的。明年是他们逝世400周年。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如今,汤显祖的《牡丹亭》在莎翁故居上演,舞台上的杜丽娘幽幽婉婉站定,柳梦梅风流倜傥,演绎出一个“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悽婉爱情故事,才子佳人水袖曼舞,精彩的演出打动了英国观众的心。
事实上,从22日开始,来自汤显祖故里中国江西抚州的“文化活动周”演出活动就开始在莎士比亚故居花园正式拉开序幕,演出了汤显祖经典剧目《牡丹亭》“游园惊梦”和《紫钗记》“怨撒金钱”选段,以及抚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丰傩舞、金溪手摇狮。同时,在斯特拉特福图书馆进行了汤翁图片展,介绍汤翁的生平、艺术成就和汤翁故里抚州的概况。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的中国文化,引起了英国观众的浓厚兴趣,赢得了阵阵掌声。
艺术魅力异曲同工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议长克里斯·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人,他们创作的作品源远流长,今天仍然在舞台久演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事实上,作为同一时代的两位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人都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了他们的作品,展现出殊途同归的艺术魅力,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英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的大背景下,两人冥冥之中的“缘分”似乎也不难理解。
中国驻英国使馆临时代办倪坚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人的艺术与思想成就有相通之处,莎翁的作品题材广泛,艺术形象栩栩如生,给人深刻的思想启迪。汤显祖的作品注重展示人物细腻的内心世界,抒发悲欢离合的丰富情感,还充满华美清新的诗情画意。同时,汤显祖的戏剧作品蕴含超越时代的思想内涵。《牡丹亭》流露出广大妇女反抗封建压迫、追求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体现出超越时代的人文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启蒙。
本报记者在莎翁故居的二楼玻璃橱窗里发现,那里不但有大量有关莎士比亚的史料展览,而且还有汤显祖的英语介绍,甚至有汤显祖的画像和小型雕像。可见,英国对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东方戏剧大家汤显祖的重视。
在4月22日,抚州市还向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赠送了一尊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人在一起的青铜塑像,该塑像被放置在莎翁故居里,而另一尊同样的塑像则存放在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作为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结晶和永久见证。莎翁故居的负责人自豪地介绍说:“这是一份来自中国的珍贵礼物,我们视之为瑰宝,将放在重要的位置供人观赏,让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和思想光芒跨越千古而不褪色。”
文化交流深入人心
中国驻英国使馆文化处公参项晓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去年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英两国一共签署了10个文化创意、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协议,其中有多个协议已经开始或逐步得到落实,整体看,中英文化和人文方面的交流独占鳌头,形势喜人。”
记者走在英国的大街小巷,会深深感受到中英人文往来、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来自英国人的中文问候“你好”迎面而来,让人感到亲切。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对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机会感兴趣。汉语热遍及英伦。作为欧洲汉语推广的领头羊,英国目前有29家孔子学院,数量位列欧洲第一,全球第二。不仅如此,全球第一家中医孔子学院、第一家商务孔子学院及第一家舞蹈和艺术孔子学院都落户英国。同时目前在英国皇家属地开设孔子课堂127所,也位居全欧第一。
而在中国,有超过3亿人学习英语,有数以亿计的英超球迷、英剧迷,来英的中国游客数量每年以两位数递增。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英国电影协会共同签署了《中英电影合作备忘录》,并积极推动其落实。今年春节前夕,在英国首都伦敦以及其他城市,举行了“中国电影环球同映”活动,中国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率先与英国观众见面。“中国电影环球同映”旨在向包括英国在内的海外观众推荐票房市场最好、最受欢迎的中国电影,今后在英国每隔一个月就举办一场类似活动,不但在伦敦,而且在伦敦以外的其他地方也都将同步举行。
项晓炜向本报记者介绍说,目前中英文化交流已经步入“常态化、实质化、产业化、全方位、全产业链合作的状态”。“欢乐春节”已经实现“品牌化、本土化、市场化”,同时,新年音乐会、中国彩灯节、“普天同映”等多个子品牌,也日益绽放出勃勃生机。
英国剑桥大学校长博里塞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英中两国应该强化在人文领域的交往,因为人文交往是“最能抵达人心的交流形式,譬如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80多年前写下的《再别康桥》,今天依然焕发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受到人们的喜欢,成为英中历史上文化交流的佳话。这就是人文交往、文明互鉴的强大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