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县令》剧照
《从春唱到秋》选段“青灯照白头”剧照
第十一届中国评剧艺术节闭幕式文艺演出合影 (摄影:侯 亮)
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唐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于9月3日至14日在唐山举办。艺术节期间,知名评剧院团和评剧大家的精彩演出让唐山戏迷过足了瘾。16台参演剧目、21台折子戏相继在各大剧场上演,评剧电影、评剧票友深入工地和社区,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接受人民群众的品评和检验。“本届艺术节实行低票价,最高30元,最低10元,让广大戏迷朋友能够买得起票、看得起戏。艺术节之后,还将组织优秀剧目赴京津冀地区进行展演和惠民巡演。”唐山市文广新局局长侯西岭表示。
塑精品剧目,紧贴新时代
开幕大戏《乐亭县令》率先亮相,通过描写于成龙任乐亭县令期间,治水防患、勇斗贪官海匪、舍小家顾大家、还民清明安生的故事,热情讴歌了一代廉吏一心为民的民本情怀。用家乡戏讲好家乡故事,备受各方好评。一位老公安干警观看完演出后说:“于成龙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也要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务实为民,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心里装着老百姓,谁有困难他都帮。爱岗敬业像团火,心系群众敢担当……”9月9日晚,根据天津市蓟州区出头岭镇司法所所长王武强的先进事迹创作而成的大型现代评剧《王武强》成功上演。舞台上一句句朴实真切的唱词、一个个深刻感人的故事,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王武强》一剧推出后,剧团利用流动汽车舞台,辗转到各个乡镇巡回演出,每到一处,乡亲们都早早聚集在演出场地,对于剧中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他们感到十分亲切。演到动情之处,台下一片唏嘘之声。以戏曲艺术形式讴歌时代英雄,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王武强》一剧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扎根于人民。这鼓舞着我们基层院团不忘初心,把更多的好戏送给老百姓。”天津评剧院三团团长王秋明说。
9月10日晚,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乌兰牧骑在丰南大剧院演出现代评剧《大漠绿魂》,引来一片叫好声。“荒漠变绿洲,这几乎不可能的事被敖汉旗几代人实现了!”在接受采访时,《大漠绿魂》主演赵立明无限感慨:“这部剧告诉我们,只有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紧紧依靠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干群一心、努力奋斗,才能改变落后面貌,走向富裕,这正是全剧所要表达的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精神主旨。”
搭建平台,开创新局面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自2001年第二届评剧艺术节“首届中国评剧票友大赛”鸣金开赛以来,“十大评剧名票”“十大优秀评剧票友”脱颖而出。此后,票友大赛连续举办了7届,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票友经层层选拔后,近千名佼佼者先后逐鹿唐山,问鼎“名票”。在此基础上,第十一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进行创新,举办民间班社折子戏交流演出,为业余评剧演员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本次民间班社折子戏交流演出活动共有来自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个评剧班社,演出了21台评剧优秀传统剧目、经典折子戏和新编小戏。其中,除了传统剧目的经典唱段外,新编剧目占参演剧目的一半以上。
9月3日晚,在民间班社折子戏首场交流演出的后台,哈尔滨市春雷评剧团演员刘群告诉笔者,他曾参加过第二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的票友大赛,这次以民间剧团演员的身份来到唐山,心情非常激动:“与评剧票友大赛相比,折子戏演出的要求更高,观赏性更强。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演出,是对我们民间业余演员的鼓励、鞭策和锻炼。”
唐山评剧票友张学雪这几天一直沉浸在兴奋之中。平时最喜欢唱上几句《刘巧儿》的她见到了自己的偶像“赵柱儿”——评剧一代宗师、张派艺术创始人张德福。在9月10日举办的评剧艺术研讨会上,张德福以“预见未来,不负韶华”为主题作了演讲。
评剧艺术研讨会是中国评剧艺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促进了流派艺术、导演艺术、剧本创作、音乐和唱腔设计等多方面的交流,厘清了评剧在新时期进一步传承、发展的方向,为评剧的振兴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德福表示,弘扬评剧传统文化,培育评剧艺术新人,是功在千秋的事业,评剧艺术研讨会为此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群众之所爱,政府之所为
有专家曾形象地指出,评剧即“平剧”。作为平民剧种,评剧的根在民间。
“在唐山,张嘴就能唱上两嗓的评剧票友就有上万人,能上台演上几出折子戏的也有两三千人。”唐山市群艺馆负责人介绍,现在唐山市由评剧爱好者自发组建的民间评剧团已达到100多家。
群众之所爱,政府之所为。唐山市举办评剧艺术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前十届评剧艺术节仅唐山市级财政安排专项办节资金就达2200余万元。同时,唐山市还扶持全市评剧院团整理、改编、新创剧目50余台,恢复排演优秀传统折子戏上百出,培养青年表演人才100余人,演出超过400场,直接惠及群众60余万人。
从2015年开始,唐山市每年组织开展全市业余评剧团折子戏大赛,被群众誉为永不落幕的“民间评剧艺术节”。市群艺馆连续九年在春节期间举办“戏迷演出月”,为广大戏迷搭建学习、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评剧活跃在基层,传承在群众中。
据悉,评剧艺术节期间,唐山市还利用“互联网+”模式,将优秀剧目通过互联网进行数字化传播,并充分利用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