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亚基督教堂(摄于萨摩亚)
在南太平洋,有一个萨摩亚群岛。萨摩亚名称来自于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1768年,布干维尔作环球旅行时,曾来到过萨摩亚群岛。他看到萨摩亚人擅长制作独木舟,并在海上灵巧地航行,赞叹不已,称这个地方为“萨摩亚群岛”,意思是航海者群岛。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至今。萨摩亚群岛现在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岛屿称东萨摩亚,属于美国;西部岛屿称西萨摩亚,即现在的萨摩亚独立国。所以,萨摩亚独立国原来又称西萨摩亚独立国。萨摩亚独立国由萨瓦伊和乌波卢两个主岛及八个小岛组成,陆地面积293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萨摩亚群岛是火山岛,岛屿上火山密布。境内大部分地区为丛林所覆盖,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温暖宜人,5—10月为旱季,11—4月为雨季,年均气温28℃,首都是阿皮亚。萨摩亚居住人口约20万,同时有20万人口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工作。
作为南太平洋国家,又地处热带、靠近赤道,萨摩亚被称为南太平洋地区的“明珠”和“人间天堂”,别称椰子和可可之国、火山群岛,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
第一,第一个见到日出的国家。萨摩亚地处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为了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的国际日期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拐弯大致有三处,第一处在俄罗斯东部即白令海峡,向东突出;第二处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阿留申群岛,向西突出;第三处在南太平洋,向东突出。所以,南太平洋国家就拥有可以选择在国际变更线以东还是以西的权利。
萨摩亚开始选择自己位于东12区,是世界上第一个见到日出、第一个开始新的一天的国家。到1892年,萨摩亚政府根据一名美国商人的建议,将自己的时区从东12区调整为西12区,以方便同美国及欧洲的商人进行贸易活动。这样萨摩亚就成了世界上最后一个见到日出、最后一个结束一天的国家。第一个见到日出的国家就成了汤加。到了2011年,萨摩亚政府决定将自己的国家从西12区调回到东12区。萨摩亚政府解释说,这一决定是为了促进与邻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贸易。萨摩亚总理说:“我们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通商时,每周都要损失两个工作日。当我们是周五的时候,新西兰已是周六,而当我们周日上教堂时,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布里斯班已经上班。调整到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能使时间与萨摩亚的主要贸易伙伴新西兰、澳大利亚两国更接近,以利双方贸易。”这样,萨摩亚又重新回到第一个见到日出国家的位置。当然,在2011年那一年,萨摩亚就没有了12月30日这一天。这一天出生的人,在这一年的这一天也无法过生日。
第二,独特的珍贵资源。萨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蕴育了独特的资源,其中有的是世界上的珍品。萨摩亚是金枪鱼主要产地之一。金枪鱼是最珍贵的鱼类资源之一,作为一种营养、健康的现代食品备受推崇。这种鱼低脂肪、低热量,还有优质蛋白,所以愈来愈受到现代人的青睐,价格十分昂贵。金枪鱼是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主要分布于低中纬度海区,集中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萨摩亚的海域盛产金枪鱼,吸引了许多国家到此捕捞,年捕捞量约7000吨。萨摩亚盛产一种面包树。这种面包树的果子表面绿油油的,里面的果肉是淡黄色的,富含淀粉,通常用蒸、烤、炸的方式食用,吃起来很像面包的味道,松软可口。其他地方也有面包树,但不如萨摩亚的面包树果实好吃。萨摩亚不产粮食,岛上居民的主食就是面包树果实和芋头,直到近些年居民才开始吃进口稻米和面粉。一棵面包树一年可结200颗果实,一年四季都可结果。所以,一般家里种12棵面包树,每个月都有面包树果实可摘。在萨摩亚,流传这样一句话:“吃饭靠棵树,穿衣靠块布。”树,就是面包树;布,就是桑树皮做成的“布”。萨摩亚人喝水则有椰子树。这里遍地都长着椰子树,人们爬上树,砍下椰子,就是天然、甘甜的饮料。在萨摩亚有一种果实叫诺丽果,这是生长在南太平洋群岛的热带灌木的果实。诺丽果富含营养人体细胞的成分,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细胞能量代谢、提高抗氧化活性、延缓心力衰竭,有着明显作用。在几千年前,生活在南太平洋群岛的居民就发现诺丽果强身健体的奇妙功用。诺丽果也被誉为“植物之后”、“上帝的恩赐”。现在,世界各地对萨摩亚的诺丽果汁情有独钟,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购买这种果汁,用作保健。
第三,独特的民俗风情。一是传统的烹饪。在萨摩亚,人们的烹饪十分传统又十分天然。历史上,萨摩亚人饮食非常原始,完全没有锅碗瓢盆。他们先是用木头将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头烧红,用三层椰树叶把鱼、面包果、芋头、香蕉、肉等分别包成一包一包,当石头被烧得滚烫后,将一包包食物埋入石头中,石头上面覆盖打湿的椰树叶,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石头中的热量散发出来,待45分钟后取出食物,即可食用。这样做出的饭菜,味道纯美,风味别致。二是传统的服装。历史上,萨摩亚人没有服装,只是在腰间围一块“布”。这块“布”是用桑树皮做成的。先是用刀将桑树皮从树枝上剥下,用贝壳蘸水不停地刮,桑树皮便不断地变薄变宽变软,然后柔软如布、洁白如纸。在这种布上用棕、黑两种天然颜料画上图案,加上留白,就是三种颜色,再将一块块桑树皮缝制在一起,就成为一块布。现在,萨摩亚人已不用桑树皮做的布了,但不论男女,上身穿衬衫、下身穿裙装,都穿拖鞋出行。即使正式场合,也是这样。萨摩亚女性爱戴花,耳间经常戴朵小花表示婚否,插在右耳表示已婚,插在左耳表示未婚。有些男人偶尔也戴花,别有风采。三是传统的建筑。“法雷”作为萨摩亚人传统的房屋,在世界上很是独特。这种被称为“有顶没墙”的房子非常适应热带气候,房顶由若干木柱支撑,四面没有墙壁,在木柱之间可以挂上草帘。没雨时卷起草帘,屋内八面来风,非常凉爽舒适;下雨时可将帘子放下挡雨。房子一般都用面包树干做木柱,面包树干可以用上50年。需要说的是,“法雷”建筑使用的是卯榫结构,不用任何钉子,这与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原理十分相像。四是传统的纹身。萨摩亚人至今保持着纹身的习俗。男的从腰部到膝盖纹身,女的在大腿上纹身,也有在脸上、手上纹身的。萨摩亚有专门的纹身师,进行纹身时,口中念着类似经文的东西。是否纹身一般自愿选择。现在,自愿纹身的人越来越少,大约人口15%的人选择纹身。五是传统的舞蹈。萨摩亚是一个人人都唱歌跳舞的民族。刀火舞是萨摩亚最有特色的民族舞蹈。1000多年前,萨摩亚人为抵御外敌入侵,砍下木质坚硬的树木,削成棍棒,装上刀钩,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武器。战争结束后,人们在棍棒两头蘸上松脂,燃起火焰,尽情欢跳,欢庆胜利。这项古老的文化活动逐渐演变为萨摩亚独特的舞蹈形式。舞者一般为强壮男性,手持一个或两个燃烧着的棍棒,做出各种快速或惊险的动作,火焰因此形成不同的形状,让欣赏者目瞪口呆。现在,萨摩亚每年举行刀火舞比赛,传承和推广这项悠久的民族文化。这项舞蹈,也经常被邀请到世界各地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萨摩亚人具有非凡的运动细胞。萨摩亚人痴迷橄榄球,萨摩亚国家橄榄球队曾打入世界八强。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橄榄球队中,有许多是萨摩亚人。现任总理图伊拉埃帕也酷爱体育运动,他亲自参加2007年在萨摩亚举行的第13届南太平洋运动会射箭比赛,夺得银牌。
第四,华工与萨摩亚的历史渊源。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橡胶、椰子、可可和香蕉等种植园业利润丰厚。德国殖民者从1903年起,从中国输入华工。从1903年至1913年,德国殖民者从中国招募3868名契约华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新西兰立即派远征军占领德属萨摩亚,先是遣返华工,随着劳工的不足,又从中国重新招募华工。从1920年至1934年,招募了3116名契约华工。
大批华工的到来,解决了萨摩亚种植园劳工极度缺乏的问题。而且,华工吃苦耐劳、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高,为萨摩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同时,华工受到非人待遇。他们每天劳动10多个小时,薪水很低,不能过中国节日,每月只有2天休假,假日和生病都不给薪水,不但劳动条件恶劣,而且做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也被剥夺。种植园主不叫华工的名字,而用“苦力编号”称呼华工。他们常因莫须有的罪名遭到体罚或鞭打,连向主人鞠躬时身子弯得不够低也被列为“不端行为”。为了改善华工条件,1908年,清政府专门派人到萨摩亚与殖民当局交涉,并于1909年在西萨摩亚设立了领事馆,林俊超任首任领事,1920年回国。
一些华工与当地女子结婚生子。尽管语言不通,以及殖民当局严禁华人与萨摩亚人通婚,但仍有结婚生子现象。在殖民当局遣返华工时,拆散了许多家庭。今天,在萨摩亚有大量华人血统的萨摩亚人。据说,如今萨摩亚较有规模的家族和企业,几乎都有华人血统。如果一家企业的名字以A(阿)开头,那十有八九是华裔,因为早期移居萨摩亚的华人都被叫做“阿某”,如阿茂、阿华、阿财等。
第五,著名作家史蒂文森的最后归宿。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出生于苏格兰。他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记、随笔、小说和诗歌,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金银岛》、《化身博士》、《绑架》、《卡特丽娜》等,有许多已成为英国文学宝库里的瑰宝。史蒂文森先天从母亲那里遗传了肺病,因此他始终在寻找一个有利于治疗肺病的地方。同时,他也迷恋于岛屿及海岸的传奇故事。所以,从1880年起,他开始了太平洋之旅以寻找有益于他健康的地方,也是在这段游历期间,史蒂文森完成了以岛屿传说为基础的《巴伦特雷的少年》与《瓶中精灵》。1890年后,他与妻子、母亲、妻子的儿子和女儿等,定居在萨摩亚首都阿皮亚,购买了400英亩土地,将其命名为维利马,开始建造庄园,并在这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5年。他在这里写下一系列小说。1894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开始创作《赫米斯顿的维尔》,直到当年12月3日,他还在创作这部小说,也就在这天晚饭时,年仅44岁的史蒂文森患中风与世长辞,留下了未完成的绝唱《赫米斯顿的维尔》,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按照史蒂文森生前的愿望,他的遗体被葬在了可以俯瞰浩瀚无垠太平洋的瓦埃亚山山顶。他生前称这里是“南太平洋天堂”。
史蒂文森故居始建于1890年,完工于1892年。高大宽敞的二层豪宅,全木制结构,典型的殖民年代建筑风格,傍山面海,满是草坪和奇花异树。底层的客厅里,四周墙壁上挂着当年史蒂文森与家人及当地人的照片。客厅的地上,铺着一张狮子皮,这是他的朋友送他的礼物。底层有一个很大的餐厅,里面有一个手摇放声机,旁边有十几个圆木,上面嵌着长短粗细不同的铁钉,这就是当时的唱片,放在放声机槽内,摇动把柄,就可发出美妙的音乐。餐厅中有一张大餐桌,史蒂文森就是在这张餐桌旁中风而去世。餐厅中还有一个大保险柜,一人多高,仅铁门就厚达20多厘米,重量可想而知。这也是当时史蒂文森用过的物品。楼上有他的书房兼卧室,有他母亲的房间,有他妻子的房间,还摆放着她当年穿的衣裙原物,有孩子们的房间。在楼上,专门有一间治疗室,有一个医药柜,里面摆放着各种当时的西药。
史蒂文森去世后,其故居先后成为萨摩亚总督和国家元首的官邸。1994年,萨摩亚政府按初建时的风格进行了修复,并列为纪念馆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