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达哈佛塔(摄于尼泊尔)
尼泊尔为南亚山区内陆国家。其疆域东西长,南北短,东西约为850公里,南北最短约为125公里、最长约为250公里,类似一条长长的布匹,故有人将其称为“匹绫之国”。该国北部是喜马拉雅山麓,与我国西藏自治区相接,从北至南海拔不断下降,南面与印度平原接壤,最低海拔不到100米。因此,整个国家似乎立在一块斜坡上,故又被称为“山地之国”。
尼泊尔是个文化积累丰厚、文明延续久远、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度。
第一,佛祖的诞生地。在尼泊尔南部的蓝毗尼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被称为“佛祖的故乡”。蓝毗尼距离首都加德满都约360公里。蓝毗尼是梵文“可爱”的意思。这里原是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蓝毗尼的花园,花园因人而得名。这里,绿树成荫,溪水淙淙,花草幽香,云雾飘渺。公元前624年(一说为公元前564年)的一天,迦毗罗卫国的玛雅·黛维王后在回娘家的途中,路过蓝毗尼,被花团锦簇的美景所吸引,就住了下来。第二天,正值尼历正月十五,入夜后,满月当空,月光如水,黛维王后扶着园中的娑罗双树,生下了王子悉达多。悉达多王子相貎端庄,天资聪颖,父亲净饭王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在他16岁时,为他娶了邻国一位美丽的公主。但悉达多并不满足世俗的富裕生活,在29岁那年,他抛弃了王子的高贵地位,离别妻儿,剃掉须发,隐入深山旷野,苦求人生解脱之法。他在中年时,终于在一棵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创建了佛教学说。由于他是释迦族人,所以追随者和信徒都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关于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历史上有过争论,最后确定为蓝毗尼,这与我国唐代高僧玄奘密切相关。事情原委是,公元前2世纪印度孔雀王朝国君亲自来蓝毗尼朝圣,并立了一个石柱、建了一个塔,石柱上写有祷词和朝圣日期:“无忧王于灌顶之第二十年来此朝拜,此处乃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兹在此造马像、立石柱以纪念佛祖在此诞生。并特谕蓝毗尼村减免赋税,仅交纳收入的八分之一。”公元635年,玄奘来到蓝毗尼礼佛,亲眼目睹到阿育王石柱以及石柱上所刻文字,并写入他的《大唐西域记》。后来这一重要的石柱埋入地下,不知所踪,蓝毗尼也一度荒废。公元1896年,考古学者又一次来到蓝毗尼,他们根据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经多次勘查发掘,找到了阿育王石柱,证实了蓝毗尼就是佛祖诞生地。从此,荒废多年的蓝毗尼又一次迎来兴盛。1997年,蓝毗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蓝毗尼有一座中华寺,这是中国佛教界在此建立的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寺庙。1986年,在出席加德满都召开的世佛联十五届大会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大师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佛教协会承诺中国在蓝毗尼建立一座中国寺院。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将其定名为中华寺。中华寺于1996年12月1日,也是发现阿育王石柱100周年纪念日奠基,于1998年10月竣工。现在,中华寺已成为蓝毗尼参礼和游览者最多的寺院。
第二,“寺庙之城”。加德满都建城于723年,已拥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不到7平方公里、600多万人口的都市里,最突出的特点是寺庙多。有统计说,加德满都约有佛塔、庙宇2700多座,真可谓“五步一庙,十步一庵”。因此,有人把这座城市称为“寺庙之城”。
“加德满都”这个名字就来自寺庙。加德满都在723年建立时,当时主持建城的国王将它命名为“康提普尔”,梵语中意为“光明的城市”。12世纪,索罗尔王朝国王用一棵巨大的娑罗双树的木料,修造了一幢庙宇,称之为“加斯达满达尔”,在梵语中意为“独木之寺”,后来简称为“加德满都”。这座寺庙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的杜巴广场,整个城市也是国绕这个寺庙而逐渐扩展开来。所以,“加德满都”也自然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称。
加德满都谷地拥有三个城市:首都加德满都市和巴德岗市、帕坦市。在这块土地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寺庙有:
斯瓦扬布纳特寺。该寺建于2000多年前,是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迹之一。其主建筑是一座巨型舍利塔,高10米,塔身为圆锥形,底座为四方形。相传远古时,加德满都是山谷中的一个大湖,释迦牟尼前世佛在这里投下藕根,长出莲花后,因莲花中有一座会发光的大梵天佛像,所以莲花光芒四射,此地也取名为“斯瓦扬布”——“自己发光”之意。相传文殊菩萨听闻此事,特地从中国五台山赶到此处,取出神剑,将山劈开,让湖水流泻,使湖泊成为富庶的盆地,文殊菩萨也得以与大梵天佛像相会。文殊菩萨于是留在这里长期修行,宣扬佛法,连当时的国王也受其感召,出家皈依佛门。此处猴子特别多,当地人视猴子为神明,因此也被称为“猴庙”。
博达哈佛塔。这是一座藏传佛教的佛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圆佛塔,塔高38米,周长100米,白色巨大的穹形塔座气势宏伟、耀眼夺目,以致人们也称博达哈塔为大白塔。白色塔座上是金色的方形塔身,据说用了20公斤金粉装饰,金光闪闪、光芒四射。该塔始建于公元5世纪,塔里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
昌谷·纳拉扬神庙。“昌谷”是位于巴德岗市的昌谷村,“纳拉扬”是毗瑟奴在尼泊尔的化身之一,毗瑟奴是印度教的守护神。该神庙始建于公元323年,直到公元5世纪才正式建成,至今已有约1600年历史,被公认为尼泊尔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庙。1702年,该神庙毁于一场大火,现在的神庙是大火之后重建的。
帕斯帕提纳神庙,位于加德满都市。“帕斯”意为“众生”之意,“帕提”意为“主”之意。该神庙始建于公元5世纪,供奉破坏之神湿婆。这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印度教圣地之一,也是印度教徒死后举行露天火葬的场所,逝者的骨灰会被撒入河中,随波而逝。只有印度教徒才被允许进入帕斯帕提纳神庙,一般游客只在河对岸眺望该神庙。
在尼泊尔90%以上的人信奉印度教,只有不到10%的人信奉佛教,但印度教与佛教和谐相处。有的一家人中,有信奉印度教的,有信奉佛教的。
第三,精美的杜巴广场。在加德满都河谷地带有七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四处是上面提到的寺庙,其余三处均为杜巴广场,即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巴德岗杜巴广场、帕坦杜巴广场。“杜巴”指“王宫”,杜巴广场即王宫广场,广场上建满了寺庙、塔柱。尼泊尔王宫最初的建筑可追溯到李查维王朝(公元400—750年)。这是尼泊尔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国,也是第一个印度教王国,是尼泊尔古典文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它的建筑和雕刻艺术对尼泊尔民族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13世纪末,尼泊尔西部的马拉王国逐步扩展,1328年,阿迪特亚·马拉占领了加德满都谷地,建立了马拉王朝,定都巴德岗。马拉王朝是尼泊尔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第二个黄金期,尼泊尔各地现存的许多古迹,如神庙、佛塔、雕塑、绘画等,主要诞生在马拉王朝。1482年,国王亚克希·马拉去世,他的三个儿子各据一方,自立为王,马拉王朝分裂为加德满都、巴德岗、帕坦三个王国,这三个王国分别拥有加德满都河谷中的三个城市,即加德满都市、巴德岗市和帕坦市,建立了三个王宫。这就是三个杜巴广场的由来。也正是这三个杜巴广场,将尼泊尔的文化艺术推向一个巅峰,达到一次辉煌。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建于15世纪的马拉王朝。到1768年,廓尔喀人统一尼泊尔,建立了沙阿王朝,大兴土木,建成了加德满都历史遗迹中规模最大、艺术珍藏最丰富、寺庙建筑最集中的这处地方。这里的王宫直到2008年尼泊尔废除君主制之前,一直作为历代国王登基、加冕和王室举行庆典及宗教活动的地方。王宫有一座“九层神庙”建筑,高35米,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在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中受到严重损坏。现在,中国文物专家正在为其修复。
巴德岗杜巴广场,位于首都加德满都市以东10多公里处的城市——巴德岗。巴德岗于13世纪至18世纪作为马拉王朝的首都,建有大量的宫殿、寺庙,成为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其标志性的建筑是金门和55扇窗宫殿,于1700年兴建,50多年才完工。金门,又叫太阳门,是55扇窗宫殿的入口,金碧辉煌,铸有精美铜雕,是尼泊尔铜雕艺术的代表作。55扇窗宫殿因有55个黑漆檀香木雕窗户而得名,是马拉王朝时期建筑艺术代表作之一。
帕坦杜巴广场,位于加德满都谷地的另一个城市——帕坦。这座城市在公元3世纪就作为尼泊尔的古代王朝基拉底王朝都城而开始建设,至今还有3世纪旧王宫的遗址。在分裂的马拉王朝时期,这里作为三个王宫之一,也进入了黄金时代。据统计,美丽的帕坦城至少拥有1400多座寺庙,其中重要的有50多座。而且,这里孕育了很多杰出的建筑工匠和金属工匠,以铜器制造、石雕、木刻闻名。据说,加德满都河谷的古建筑大多出自古代帕坦工匠之手。
除了三个老王宫之外,尼泊尔还有一处新王宫,位于首都中心,被称为纳拉扬希蒂王宫。这是一座既有尼泊尔传统建筑风格又有现代韵味的塔庙式建筑。这座王宫最初建于1793年,是沙阿王朝大臣们的官邸,一度成为首相府,1970年翻修扩建成国王、王后的住所和王宫秘书处所在地,一直使用到2008年最后一任国王在此退位,现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
第四,中尼交往历史悠久。中尼两国因佛结缘。公元1世纪前后,释迦牟尼创建的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发展为中国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并与儒、道结合,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内容。由于佛教的因缘,我国历代许多僧人前往尼泊尔朝礼释迦牟尼。公元405年,我国东晋的高僧法显,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葱岭,经印度来到蓝毗尼,成为访问尼泊尔的外国人士中有真实记载的第一人。同时,尼泊尔僧人佛驮跋陀罗也于406年左右来到中国,先到长安弘传佛教,随后又受名僧慧远之邀上庐山,翻译禅教诸经,418年又到建业(今南京),与法显共译出《摩诃僧祇律》40卷等一批佛经。唐代名僧玄奘在公元633年也历经磨难到蓝毗尼礼佛。唐代文成公主与尼泊尔公主同时嫁给西藏松赞干布为妃,也因而开通了一条从长安经拉萨、加德满都到印度的交通路线。此后,这条线路成为繁忙的交通线。唐代僧人玄照受唐太宗委托,到访印度后,又来到尼泊尔,尼泊尔国王派人护送他到吐蕃,探望文成公主后回到长安。
藏传佛教在西藏兴起后,许多寺院的古建筑以及梵式、尼式的造像等佛教文化遗迹出自尼泊尔的艺匠之手。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曾向尼泊尔邀请艺匠80人到达西藏地区,为帝师八思巴修建黄金塔。其中有一位著名匠人阿尼哥,礼八思巴为师,同至北京。由于他画塑铸金的技术都很高明,元朝特设梵像提举司,请他主持,令他专管铸像、绘像、土木雕塑等工艺。当时,京城寺观之像多出自阿尼哥之手。现存的北京妙应寺(也叫“白塔寺”)白塔,就是出自阿尼哥之手。
尼泊尔是一个文化深厚的国度,是需要深深领悟、细细品味其文化内涵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