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画院第三次进京展尚未落下帷幕,江苏12台优秀现代戏6月3日又在首都精彩开锣,在梅兰芳大剧院和中国评剧大剧院轮番上演。这是江苏文化建设史上又一件大事和喜事。除1台话剧和1台情景朗诵剧以外,其余10台都是戏曲现代戏,是从近4年来新创作的40多台现代戏中精心遴选出的,是我们这几年高度重视现实题材创作的结果。
文艺创作应该厚今薄古、直面现实,关注人民群众已经和正在创造的新生活,奏响时代的新乐章。戏曲创作也应该向现代题材倾斜。在坚持“三并举”(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的原则下,要更加注重戏曲现代戏创作,因为现代戏更能反映现当代的主流价值观,更有战斗性和影响力,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也是戏曲推陈出新、振兴繁荣的关键。
重视戏曲现代戏创作,要抓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聚焦社会现实,彰显地域特色。戏曲现代戏区别于传统戏曲的首要表现是题材不同。创作戏曲现代戏,要对焦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对焦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在选题上也要尽可能就地取材,反映身边的人和事,巧用地方元素,彰显地域特色。只有讲好本地的精彩故事,才能形成中国故事的大合唱;只有受到本地观众的欢迎和追捧,才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坚守本体特征,保持剧种特色。创作戏曲现代戏,必须坚守中国戏曲的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等本体特征。实质上,就是要用传统戏曲的样式和谐地反映现代生活。戏曲现代戏的样式万变不能离其宗,要坚守戏曲的中国表达。这个原则要具体落实到对各个剧种基本特色的传承上,诸如独特的唱腔、念白等,反映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一方百姓的生活习俗。只有最地区的才是最民族的,只有最民族的才是最国际的。
坚持与时俱进,努力转化创新。社会生活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变,戏曲的表现形式也不得不变。戏曲现代戏创作在坚守本体特征的前提下,也要努力实现表现形式的改良创新。戏曲现代戏区别于传统戏,既表现在题材的不同,也表现在形式上的焕然一新。唱念做打、服饰舞美、灯光音乐等方面都要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积跬步以至千里,从量变到质变,久久为功,就能创造出戏曲新流派。历史上的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流派纷呈,就是这样形成的。改良创新,就是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还要不同剧种之间相互借鉴学习,使戏曲现代戏能够生动地反映现代生活。这样才有市场、才有观众、才有生命力。固步自封,一味沉湎于古装戏,一味沉湎于传统样式的模仿和复制,那样中国戏曲唯一的归途就是博物馆。
我们将江苏的12台优秀现代戏搬上首都舞台,并向全国进行市场推广,目的还是向首都观众和专家领导汇报演出,听取意见。通过市场推广,不断打磨,使新品提升为精品,将精品打造成经典。
站在传统和现代的交汇点上,更加重视戏曲现代戏创作,就是要使中国戏曲做到面向当代、不忘本来、学习外来、开辟未来。
(作者系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