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行政部门过去的“权力”,现在看更应该成为服务的标配。大众参与体育的权利,还应得到更合理的重视和更有效的释放
以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为标志,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和井喷期。刚刚过去的2015年,站上风口的体育产业成为经济领域的热词,得到诸多资本青睐,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翻倍增长。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肯定,要以开放的态度去拥抱,用不破不立的精神去迎接,用改革的理念和手段去匹配,才能有所成就。
体育产业的发展机遇期,由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奠定,来自中国体育内生性的变革动力,更与大众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息息相关。过去,体育界将自身的社会功能和价值过于单一地向金牌集中,导致封闭和失衡的发展。打开产业之门,意味着要与“外面的世界”对接。这种对接,是对过往发展模式的纠偏,熟稔项目特点很重要,但首先要遵循的,是经济领域产业发展的原理和规律。对于体育界来说,这是一本崭新的大书,需要摒弃固步自封的心态,虚心求教,大胆尝试。只有吸纳不同类型的人才,拓展灵活多样的思路,才能搭建全新架构。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但也要理性看待资本涌入。过去一年,中超版权卖出80亿元,万达大手笔收购国外体育公司,阿里体育也应运而生。资本看好体育产业的前景,这是实实在在的推动。但另一方面,体育覆盖人的一生,从少年到老年,从校园到社区,这种根植于大众、属于全社会的特性,意味着体育的“毛细血管”要四通八达,无数“细胞”要足够活跃。如何充分动员起不同类型、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体育社会团体,决定着中国体育的面色是否真正红润。目前看,这种模式的建立还处在探索期。资本的大手笔固然引人关注,也不可偏废对产业“细胞”的培育。
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意味着要勇于革除利益藩篱,意味着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同样要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新常态的建立。体育行政部门过去的“权力”,现在看更应该成为服务的标配。大众参与体育的权利,还应得到更合理的重视和更有效的释放。
体育产业是金色的,也是绿色的,带给人们激情、欢乐、健康,还有富足。人人共享体育,体育造福人人。让这样的理念从理想进入生活,改革之弓没有回头箭,体育产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