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推动英国文化国际传播为主要任务的英国文化协会宣布要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名为“永恒的莎士比亚”的纪念活动。可见,“莎士比亚”无疑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经典。因此,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以4个世纪为时间轴,从国际传播的视角分析莎士比亚经典化的过程与要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莎翁的时代处于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国力强盛,开始对外扩张。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1600年,东印度公司建立。在扩展英国海外版图的过程中,英国通过语言和教育等形式强势输出自己的文化,实行文化帝国主义。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英国先后战胜法国、荷兰和西班牙等海上强国。就政策而言,英国不仅继续进行文化输出,甚至将其上升至立法的高度。例如:在其某部法律文件中要求,殖民地必须借助包括电报等现代技术在内的一切手段普及以英语为代表的英国文化。根据丹尼斯·肯尼迪等文学史研究的结论,莎士比亚在英国乃至域外的经典化主要是在16世纪末到18世纪完成的。从这个脉络中,可见莎士比亚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历史基础是当时英国所奉行的文化帝国主义性质的政策。
在全球化的时代,莎士比亚仍然能拥有世界性文化魅力要得益于其内容和形式与国际传播要求的高度契合。
从内容层面看,莎剧的主题具有一定的世界意义,而非囿于英国或者欧洲的视角。因此,能够在不同文化、地域和时代的语境中得到理解与回应。以莎剧在加拿大的传播为例:鉴于莎士比亚在加拿大的影响力,1953年加拿大开始举办“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戏剧节”。2000年,莎士比亚被加拿大民众投票选为“最伟大的艺术家”。对此,《莎士比亚在加拿大》一文认为,“莎剧在加拿大历经3个多世纪,长盛不衰,并保持着旺盛的创新力,关键在于他的‘空间’。莎士比亚既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也描述社会矛盾;既肯定个人的力量,也批判野心、诡计和恶行。重要的是他带着人性的温度去看待和表达这些复杂问题。因此,莎士比亚是独特的和跨文化的。”
从形式层面看,电影和电视为莎剧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全部被改编成为电影或电视剧。担任主演的多数为著名演员,其中荣获美国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奖的有劳伦斯·奥利弗、马龙·白兰度、丹泽尔·华盛顿、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伊丽莎白·泰勒、费·雯丽等。有些将莎剧移植入其他国家,或现代社会的电影同样获得成功,例如:日本导演黑泽明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改编为电影《乱》,将《麦克白》改编为《蜘蛛巢城》,故事都发生在日本;美国歌舞类经典电影《西区故事》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放在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重新进行演绎。此外,莎士比亚本人也成为创作题材,例如描写其爱情经历的《莎翁情史》获得199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莎士比亚属于世界既有复杂的历史因素,也是符合、顺应国际传播规律的结果。针对后者的深入研究,对于当前“讲好中国故事”,乃至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来说更有实际价值。当前,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和担忧的文化议题主要是文化的不均衡发展。以语言为例,英国传播学者图苏指出,近两个世纪以来,英语已经成为全球商业与传播的通用语。英语全球化不仅给全世界现有的6700种语言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将民族语言边缘化。可见,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现有的国际传播秩序还不能完全赋予不同文化平等地表达自我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文化的繁荣当然需要我们继续保护和推广莎士比亚等文化经典,但如何从中学习经验,推动本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也应该是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纪念莎翁诞辰400周年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