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 评
乡镇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和纽带,但各地乡镇文化站的发展几乎都有着一段坎坷路。江苏省兴化市周庄镇文化站在逆境中主动探索,通过“主动走出阵地、积极融入社会”,逐渐在“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过程中积累了自己的经验。他们紧贴百姓需求,善于运用各种资源,以灵活的形式服务当地百姓,这既让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带动了文化站的发展。周庄镇文化站的发展之路是当下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乡镇文化站发展的样本。
“省了一辈子,留了两老钞,给了黄老板,指望图个高息,好到医院把肿瘤开掉,不曾想连本带利掼。”这是《如此生财》小品中受骗老农的戏文。3月5日,一场由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周庄镇文化站组织的“法润兴化 德法同行”文艺专题演出在当地昭阳剧院举行。这场演出由兴化市司法局等部门提供经费支持,并在该市各乡镇巡回演出。
这只是周庄镇文化站融入社会办文化的一个缩影。在2015年江苏省文化干部轮训班上,周庄镇文化站作为基层典型,作了融入社会办文化的经验交流。江苏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评价说,周庄镇文化站走的文化发展之路,是新形势下推动乡镇文化繁荣的积极探索。
建设阵地:从固定站点到文化大篷车
周庄镇文化站是江苏省先进文化站,但和许多乡镇文化站一样,在上世纪80年代末,周庄镇文化站也是条件简陋,仅有的几间房子不仅低矮潮湿,下起大雨来几乎无法存身。镇党委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当时特地将在兴化广播站任记者的退伍青年周宝书要回来当文化站长。
“我不能只当光杆儿站长。”为开展活动,周宝书利用闲置的民房、单位部门的活动用房组织了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镇里觉得文化站的工作干得不错,第二年便启动了文化站站点建设。可是,由于缺少资金,楼房砌到三层却不能封顶。周宝书一咬牙,卖掉了自己在镇上刚买的商品房,将卖房款拿来顶上。
文化站有了固定设施就等于有了家,图书阅览室、棋牌室、排练室,周宝书开始忙乎布置自己的“新家”。可光有房子还不行,关键还要有“内瓤”,周宝书积极“招兵买马”,从社会上招聘了8名有文艺特长的工作人员。依托几位文艺骨干,周庄镇文化站成立了文艺宣传队,送戏下乡。
由于宣传队排演的节目内容紧跟形势、群众喜闻乐见,不少乡镇村庄纷纷邀请他们去演出。为了方便下村演出,周庄镇文化站购置了船舶,搞起了水乡文化船,只要船往村庄河岸一泊,就能拉幕唱戏。不少村干部说,他们就喜欢周庄镇的文化船来演出,不光是演得好,还省了在村里搭台的麻烦。随着村村通公路,周庄镇文化站后来又搭建了水乡文化“大篷车”,把舞台建在车上。文化船、文化“大篷车”,成了响当当的周庄镇文化品牌。
吸纳人才:组建自己的表演团队
自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周庄镇文化站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比如,他们通过收编队伍,组建了自己的表演团队。
歌伴舞《拉纤号子》是周庄镇文化站的经典节目,节目组共有12位演员,分别来自周庄镇的大篷车艺术团、杨柳青艺术团和卤汀河艺术团。卤汀河艺术团的前身是做红白喜事营生的组合,共20多人,有音响、灯光等设施,成员都有一技之长。周庄镇文化站有意识地去引导改造他们,每逢演出活动都分配给他们一两个节目任务,或让他们与其他艺术团合演节目。去年10月,周庄镇文化站对这支艺术团改造收编,成立卤汀河艺术团。“参加艺术团为群众演出更有意义,更能体现我们的价值。”卤汀河艺术团团长许存扣说。
眼下,在文化站麾下的3个艺术团集聚了100多名本土艺术人才,包括远近闻名的“农民歌王”沈培俊、“兴化十强青年歌手”黄亚文等人。沈培俊原来是一名乡村医生,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在行。为培养、发展他的歌唱特长,周庄镇文化站专门为他策划举办了个人演唱会,推荐他参加各类文艺赛事。在周庄镇文化站的支持下,沈培俊在江苏泰州市文艺赛事上获得“泰州农民歌王”称号。在文化站帮助下,沈培俊组织当地文艺爱好者成立了杨柳青农民乐队,后来更名为杨柳青艺术团。如今该团成员有30多人,有专门的活动室,有编剧人员和器乐团队,每年都举办多场社区文艺演出。
在周庄镇的文艺队伍中,黄亚文是唯一音乐科班出身。自她考入湖南怀化音乐学院,文化站就“盯”上了她,每年寒暑假,镇文化站都邀她参加演唱活动、举办讲座,与文艺爱好者交流。去年黄亚文大学一毕业,周庄镇文化站便将她招聘到站里工作。“刚参加工作,黄亚文就显出专业水准,眼下她正走红兴化文艺舞台。”周宝书说。
融入社会:把文化做大做强
多年来,周庄镇文化站每年都要免费放电影200多场、送戏下乡上百场,办各种主题展览在兴化市巡回展出,这些惠民文化活动受到了多方欢迎。但要把文化做大做强,则需要更好地融入社会。
看到不少单位和部门需要到基层开展政策宣传,周庄镇文化站便积极与之对接,将对方的宣传需求与农民的娱乐需求结合起来。比如,送戏下乡时按对方的需求编排一些小戏、小品,放电影前加映一些宣传片等。“通过与文化站的合作,他们借助小品、小戏的生动演绎,把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说得清清爽爽、深入人心,比我们的官方宣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兴化市国土局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周庄镇文化站先后与兴化市供电、国土、工商、计生、政法、金融等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创作了大量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由于宣传针对性强,还常常被周边县市借调演出。
2007年,在江苏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会上,时任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志军充分肯定了周庄镇文化站的做法,勉励他们继续“走出阵地把文化做大,融入社会把文化做强”。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水乡影响力,打造乡土文化品牌,近年来周庄镇文化站挖掘、整理了系列风情民歌,包括《拉纤号子》、《船工号子》、《扯篷号子》等。其中,《拉纤号子》、《船工号子》分别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的金奖和银奖,兴化周庄镇民歌还被列入江苏省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