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天记》还有没有人出价比1亿元高的?1亿元第一次,1亿元第二次,成交。”话音一止,拍卖师随即落锤——这一幕发生在4月15日在浙江宁波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影视文学版权拍卖大会上。当天,热门网络小说《吞天记》的IP手游运营合作权以1亿元的价格,拔得本届版权拍卖大会头筹,不断刷新的成交额也让“互联网+版权拍卖”这一词汇强烈地刺激着各方人士。
“拍卖大会更像是一年一度总结行业状况,未来我们每个月都会在网上举办一次拍卖活动。”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殷秩松说,版权交易中心希望通过“互联网+版权”的方式,打造一个贯通资本、技术、创意资源等环节的文化产业链,为文化生态提供集群效应的可能。
长期观察文化市场的变化可知,殷秩松提出的这个产业链建设设想,正和眼下以版权为核心的“互联网+文化”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IP搅动文化娱乐江湖
IP对文化娱乐领域的影响有多大?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用一组数据进行了说明,“去年排行榜前50部影视作品中,有28部是由IP改编而来。” 在中银国际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对于IP的力量也给予了肯定: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持续成为传媒行业的热点主题,2015年《花千骨》同名电视剧、手游的成功验证了优质IP的巨大价值。
广发证券也认为,在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生态趋势下,围绕IP进行全产业链运作,通过IP放大品牌价值、延长生命周期,将不同业务板块打通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影视是IP价值放大和变现的重要方式,头部内容价值凸显,尤其是顶级影视剧版权价格不断突破。
从拍卖大会现场的情况可知,搅动了文化娱乐江湖的IP也像一把双刃剑,有借助它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案例,也有一败涂地的反面教材,影视文化作品具有难以预期风险的特性,虽然互联网为精准营销、针对性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就能进入“保险箱”。
不过,行业内人士谁也不敢忽视崛起的力量。“IP热只能说明此前市场并未能好好发掘这一领域,优秀内容在市场上以价格的方式呈现出价值,才能让行业进入良性的发展过程。”业内人士提及。
讲好故事仍是版权核心
总体来看,片面地迷信IP背后的互联网文化、粉丝效应、精准营销而忽略了内容创作,是目前“唯IP论”的主要短板。有业内人士指出,IP之所以热起来,不能忽视的因素是它具有知识产权的特性,但是,在IP转化成文化领域其他作品时,好作品才是硬道理。
著名编剧汪海林认为,IP是个伪造的词汇。“电影还是原创为主,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案例:炒作IP没有赚到钱,最烂的电影反而有它们。剧本创作是有风险的个性劳动,‘得IP者得天下’的说法并不对,IP的实质是用互联网的方法把项目源装进来。当下IP的实质是缺专业化,这就好比业余棋手再厉害,也不可能将整个棋盘复盘。”
知名导演尤小刚将目光盯在了比影视更宽泛的文化领域发展上。“我国影视剧受文学发展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去年IP集体爆发,但新媒体带来的是观赏形式变化,在生产上还是要重视影视文学实质的内容,说什么故事以及怎么说故事,仍是影视版权的核心。”尤小刚说。
产业链各环节抱团
一方面是海量的创作内容缺乏转化率,另一方面是专业化的缺失,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就成了业界共识。中文在线常务副总裁谢广才介绍,中文在线是网络文学的发源地,拥有海量内容,但需要大量的合作者,“尤其是剧作家、制片人和导演”。
殷秩松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由于最近几年的热门影视作品多由优质文学版权开发而来,使得市场对文学版权的重视度与日俱增,基于对这种形势的认可,大家都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影视的衍生权益交易,做影视版权交易服务的初衷是希望在行业发展大势中着力突破创新。“拍卖大会和后续要形成常态的交易平台,依托平台把好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好的影视作品,强化作家和编剧的话语权。”
“优秀内容获得良性的市场价格才会促进整个IP市场的良性发展。” 殷秩松说,无论是文学还是影视类的IP创作,当前的环境都比原来好很多,门槛也低,大众创意的机会越来越大,关键是如何为行业提供一个生态式发展平台?“因为IP更多的是创意、故事资源,形成业态还需要更多的资本、技术。”
基于上述种种考虑,版权交易中心宁波分中心选择在宁波九龙湖镇注册落地。殷秩松表示,希望分中心落地之后能利用当地良好的文化政策环境,为众多版权方、影视机构搭建对接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以及线上与线下结合,加快好作品的创新和推出,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影视文学版权创作和孵化机构落户。
九龙湖镇镇长曹慧云则希望通过版权交易、文学创作影视制作、资本投入,把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成为一个经济集群:“资本融入、影视版权交易的对接,是今后要做的产业系统。我们的目标是不断有意识、有目的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企业进驻,把产业链做结实,让上下游黏和度更高,让每一个企业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