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注定是中国电影史上值得着重书写的一年。除了票房总量一跃超过440亿元,各种纪录也被频繁打破。而当市场初步形成规模化效应之后,电影的艺术与文化表达也在优化和谐。2015年,我们看到电影类型与艺术探索更趋多元,文化也更加自信,中国电影在产业高速增长的同时,声誉也在逐渐回归。
稳健上升的刚性的市场,日渐成熟的产业,信心满满的电影人,成就了中国电影产业继续良性发展的风向标。
奇幻、魔幻类电影的文化融合
2015是中式魔幻大片集体涌现并发力的一年,暑期档的《捉妖记》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及贺岁档的《九层妖塔》与《寻龙诀》,不仅在制作水准上几乎达到了好莱坞水准,在类型创作上也趋于成熟,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上也颇有示范价值。
由于国产电影在处理超自然现象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几部奇幻、魔幻类电影纷纷以冒险类型为故事的主干加以打造。改编自《西游记》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基本沿袭了原著的历险模式,《九层妖塔》与《寻龙诀》两部影片也采取了“冒险类型”的基本定位。《九层妖塔》基本符合“探险解谜”和“打怪兽”的冒险模式,但由于剧情衔接时因人物动机和情感关系交代的不清晰,使影片在逻辑和叙事上出现了明显的断裂感。相较而言,《寻龙诀》则因对美国经典冒险类型电影《夺宝奇兵》、《古墓丽影》等的明显借鉴,更像是一部合格且典型的冒险压倒奇幻的类型杂糅电影。
上述“奇幻”“魔幻”类电影都是从故事情节的假定性、虚构性与幻想性上着眼的。而互联网时代的青年群体也正是成长于充满拟像、类像的环境(游戏、网络、动漫)之中,对于超现实的虚拟世界或假定事物表现出更多的亲近性。这也是这类电影区别于青春片的“情感消费”,可被称作“梦幻消费”或“想象力消费”的重要原因。
另外,不论是《大圣归来》以现代的眼光对唐僧原型形象与大圣之间的师徒关系进行改造,还是《捉妖记》中对妖怪文化的重新塑造,都是电影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一种尝试。妖鬼仙魔本属于边缘文化,但《捉妖记》为其注入了万物平等、和谐的美好理念,从而超越了文化的单一,并表达出一种普世的自然观。该片获得的票房与口碑也是这种创作被主流认可的证明。
喜剧电影的理想化与世俗化
喜剧电影仍是国产影片中最受观众喜爱的片种之一。2015年的主流“青年喜剧电影”,顺应了当下观众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具有鲜明的青年文化特征,并表现出明显的对理想化与世俗化的追求。
这种理想化追求直接表现为影片主人公的做梦行为与心理需要。在《重返20岁》、《夏洛特烦恼》、《港囧》、《煎饼侠》等喜剧影片中,主创都设计了直接或间接“圆梦”的情节。《重返20岁》与《夏洛特烦恼》用一场梦境让主人公穿越回过去,让他们拥有在现实中想要却没有得到的一切。前者是老人重返青春,在改善与亲人关系的同时还收获了真爱,后者是失意的中年男人重回校园,以开启另一段人生的方式获得了金钱与美女的世俗满足。在《港囧》中,对现实生活不满的徐来为了与初恋重逢碰到各种麻烦,但最终也如愿以偿地见到初恋,并在此过程中重新认识到妻子才是真爱。
从这几部影片的剧情设定看,它们都有简单化和模式化的特点,选择的故事发生场所也多是校园。而无论是做梦本身,还是梦醒后皆大欢喜的结局,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一种理想化回避,一种“轻化”表达。
此外,这类影片还具有明显的世俗化表达取向。从美学上看,这种世俗化受到了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讲“思无邪”与“乐而不淫”,并以此作为标准来要求文艺作品。但随着整个社会与文化的转型,喜剧电影的世俗化与商品化表达也日趋直接,一方面,影片流露出对“接地气”的强烈追求,另一方面,各种具有物质象征性的符号化商品也在影片中被肆意地强调与展示。但是,国产喜剧电影似乎认为故事的简单化与语言的“段子化”就是“接地气”,这也导致《港囧》、《煎饼侠》、《万万没想到》等影片中的许多“笑点”或“槽点”都与网络段子并无二致。虽然这些“笑果”内容与“笑料”表达形式似乎迎合了一定数量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但在艺术品味、格调方面的过低和粗鄙化,又屡屡受到来自知识分子圈和迷影圈的批评。
青春片的情感消费与纯爱表达
每一个时代的青春片都表达着与这一时代文化相契合的青春主题。与第四代导演的“青春万岁”恍若隔世,也与第六代导演的个体青春伤害感伤主题不同,近年新生代导演的青春片更多讲述的是有关青春“消费”与“怀旧”与“梦想”的内容,并透露出对物质成功的追求与渴望,即使这种倾向是以批判的方式出现,这也侧面反映了消费逻辑对当下社会的深刻影响。
与喜剧电影相类似,这些电影虽然也指向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似乎都没有也并不试图去拆穿真相。在年轻人对娱乐狂欢的追逐中,困境被轻松消解,而随之被消解掉的还有影片的主题与深度。在《小时代4》中,华丽的服装与年轻演员的身体都是影像中最吸引眼球的元素;在《万物生长》中,也频繁使用特写镜头来展示演员的脸与身体。然而,当画面中充斥着过多“物”的堆砌与过于空洞的漂亮时,观众的目光被画面本身所吸引,忽略了故事的主题与内容。
青春片中的爱情,不论以怎样的形式包装,都表现出一种对纯爱的向往。而纯爱的发生地,就是校园,《我的少女时代》、《左耳》、《栀子花开》与《万物生长》都以校园为主要发生场所。当然,因性别视角的不同,这些电影对纯爱的表现也各有差异。
警匪、动作、武侠类型的突破与初步成熟
2015年的警匪片中,《烈日灼心》和《解救吾先生》都在类型上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突破。《烈日灼心》在警匪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黑色风格,以心理节奏带动叙事节奏;《解救吾先生》则根据“吴若甫绑架案”这一真实事件改编,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以视觉节奏带动叙事节奏。在整体上,它们都代表了国产警匪类型电影的一个新高度。
动作片基本以内地香港合拍片为主,既有以展现现代格斗为主的《杀破狼2》,也有与战争片相结合的《战狼》,还有以《赤道》、《谜城》为代表的警匪悬疑动作片。这些动作片具有明显的类型杂糅的特点。
从武侠片上看,2015可谓“徐浩峰年”。重新编排上映的由徐浩峰担任编剧的《一代宗师》3D版,凭借写意化的打斗与意味深长的对白,将时代变幻中江湖的美丑之变用审美的视角展现出来;陈凯歌的改编自徐浩峰同名小说的《道士下山》则从道德视角出发讲述了社会中的善恶之辩,但影片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与原著存在一定距离;而徐浩峰编导的《师父》从认知视角去追问真假之辨,借用仪式化的视觉呈现讲述了武林内部的纷争。整体上看,这三部武侠片都属于民国武侠,对文化与政治都进行了不同方式的书写,在具体呈现与风格气质上彼此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艺术电影的历史关注与多元表达
2015年的艺术电影纷纷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内涵与现实生活的哲思。
让-雅克·阿诺通过《狼图腾》书写了一部关于狼的恢弘史诗篇章,对人、历史与自然的终极主题进行了思考;在《刺客聂隐娘》中,侯孝贤以近乎“考古”的态度,借聂隐娘这一人物重现了唐朝末年的历史图景与个体命运;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以3个不同的时间节点构筑起了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记录与想象,揭示出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个体的情感迷失与身份焦虑;王小帅的《闯入者》虽将目光对准现世,但历史作为“缺席的在场者”却频频闯入主人公的现实生活,并提醒世人去正视与反思它的存在。
在现实题材和社会生活表现方面,《心迷宫》通过类似“罗生门”的叙事架构与别有本土气息的黑色幽默气质,揭示出当代中国农村法制的缺失与人性的丑陋;管虎的《老炮儿》在表现代际隔阂的同时,也揭示出传统规矩观念与现代资本的尖锐对立,而结尾的英雄化处理和代际矛盾的化解只能是创作者的一种想象性的解决。第六代的导演、冯小刚为主演,两代人的冲突,使得这部影片的文化隐喻耐人寻味。另外,不论是《十二公民》还是《一个勺子》,都关注了主流视线之外的边缘群体,并对时代的真相进行了各自的质询,别有一种勇气和力道。
综观2015年的电影创作,新生代影人逐渐成为创作的中坚力量,中小成本影片的整体叙事能力以及大片的工业制作水准均有普遍的提升,电影生产和艺术表现的生态格局趋于合理化,在文化上也体现出超越单一性的多元融合。当然,青春片的跟风和“轻化”、奇幻电影的类型堆砌和臃肿、对IP的过度膜拜等还表明国产电影在多样性与创新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可以相信——沉甸甸收获的2015年过后,未来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