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高占比,导致制作资金压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质量;作品对明星的过度依赖也很容易被明星“绑架”,甚至造成电视剧行业创新上的困难
在商业层面,国产电视剧有着与电影一样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许多人正在不断地将文艺作品变成金融产品。一些持热钱进入的投资人,像对待葱姜蒜一样对待电视剧作品,带着毫不掩饰的敛财意图。每年,都会爆出一串令人咂舌的演员片酬数字以及“天价”的制作成本与收益。据报道,周迅以9500万人民币的片酬出演《如懿传》、Angelababy以8000万人民币加盟《孤芳不自赏》、《九州缥缈录》前期制作投资4亿人民币、《琅琊榜2》的版权超过10亿人民币……这些急速跃升的数字会对行业繁荣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是否会带来新的行业困境与不公?巨额投资与收益所引发的包括电视台、网络以及金融行业的连锁反应,不断引起人们的不安和思考。
创作主体从艺术工作者向商人身份的转变,见证并记录着资本对电视剧市场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是高片酬。在演艺经纪中,高片酬的存在有其原因,但是高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高占比容易导致制作资金的压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质量;作品对明星的过度依赖也很容易被明星“绑架”,甚至造成电视剧行业创新上的困难。在这一点上,影视业同样发达的印度能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行业规则:一方面,他们的影视明星被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都有自己的薪酬范围,从而避免了片酬“虚高”;另一方面,为了规避高片酬造成的压力,制作方支付片酬的方式比较多样,如广告植入分成等,从而确保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于创作,进而保障作品质量。
此外,虽然一些演员的片酬很高,但还是有很多演员享受不到这一福祉。笔者曾随一名新人进组,该剧导演对项目的巨大投资非常骄傲,称其不仅将起用一线明星,还会享有最好的播出平台,然后话锋一转:“很多新人为了争取这个机会,都自愿放弃片酬……”意思非常明显,能够参与这么好的项目是你的荣幸,怎么还谈片酬。如果一夜爆红、一夜暴富是市场行为,那么市场又当以何种机制面对被压榨的同业人员?在美国同行业中,许多演员加入了演员工会,而工会明确规定了不同剧目的预算和角色演员的最低薪酬,可以说让“底层”从业者得到了保障。
在资本面前,传统的电视剧播出渠道电视台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压力一方面来自电视台对电视剧收视率的担忧,一方面来自迎战新媒体对传统平台用户的瓜分和“掠夺”。因此,电视台往往会要求电视剧制作方必须起用当红明星,希望以此降低压力和风险,而当红明星的片酬居高不下,也增加了购买压力。
当“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成为“热词”,电视剧也似乎正在变成金融产品:一部分人从中攫取了巨大的商业利益,恨不得通过一部电视剧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这种激进的发展态度对整个行业环境的健康生态是一种破坏。近来影视业的诸多事件与争论,似乎都在传达着人们对商业泡沫与文艺虚火的担忧。电视剧行业夹裹其中,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需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这一境遇中健康发展,需要更多行业人士携手面对与共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