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一种美好的颜色,象征着青春和激情,象征着和谐与包容,象征着发展和生机……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的重要一环。绿色发展理念这一重大科学论断洋溢着创新精神,立意高远,视野宏阔,生动具体,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营造了更好的发展氛围,拓展了更深厚的土壤,提供了更广阔的破解难题、厚植优势的发展空间。
绿色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不是割裂的,而是水乳交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则让我们在五大发展理念的严肃庄重之外,还更多地体味到一份浓郁的诗意和浪漫的情怀。这份诗意和情怀,和我们的文化建设中所特有的文化担当、文化情结,联系得也更加紧密。
文化建设具有可贵的排浊吐氧的绿肺功能,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鲜明标识,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绿色发展理念中的重要意义,充分把握绿色文化在衡量民生改善及社会幸福指数中的重要指标作用,充分发挥绿色文化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的蓬勃活力和巨大能量。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文化工作自身也要用绿色理念来进行科学引导,要正视发展中的绿色问题、补齐发展中的绿色短板、创新发展中的绿色思路,倡导发展中的绿色模式,力求开拓出一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时代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绿色文化发展之路。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我们文化领域也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繁荣发展的可喜进程里,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了一系列与绿色发展理念相背离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比如文艺作品中“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缺憾,崇洋求洋、以洋为尊,甚至充满低俗、媚俗、庸俗的铜臭气和风尘气等不良现象,还有追求大制作、大投资的铺张奢靡之风等,就是一些突出的例证。如何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和短板,同时在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拓展群众文化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强化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充分释放文化消费潜力,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渠道和载体,努力提升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的时代理念,使之切实有效地内化为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成为引领文化发展的新动力,则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有着鲜明时代特色和历史担当的崭新课题。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就要充分认识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就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要积极加强文化建设中“扫黄扶绿”的工作力度。要用充满活力的绿文化来驱除角落里的那些黄色、黑色的文化毒素。对于违背绿色发展要求、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那些杂色,都要进行坚决的抵制和匡正。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就要认真思考文化领域的低碳循环格局和高效节约方式。在培育科学合理的绿色文化生态方面下大力气、用硬功夫,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文化繁荣发展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就要尊重不同背景、不同族群的文化多样性。要充分考虑客观条件和情况的不同,具体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矛盾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因地制宜地推进绿色文化建设。绿色文化是春天的使者,是大地的梦想,也是心灵之间的纽带。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多栽一片绿色,连在一起就是一片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美丽森林。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就要切实将“绿色发展”融入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实践则是理念的沃土。推进文化的绿色发展,要和全面小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保持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立足文化,放眼全局,加快绿色转型进程,让文化繁荣发展的甘甜硕果更多地惠及千家万户。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之路上的深邃思考和历史抉择。绿色文化发展带来绿色增长、引领绿色效应、创造绿色奇迹。我们相信,沐浴在和暖的春风之中,我们的文化建设一定会日新月异,文化百花园里一定会更加花团锦簇、绚烂芬芳,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也一定会更加温馨、更加美丽、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