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在朋友圈被各种团聚照片刷屏的同时,许多人却感慨:吃吃喝喝,这年越过越没劲了。这其中反映出近年城乡年俗变化中存在的基层文化阵地隐忧。春节期间,记者在山东省西北部某县的农村进行了走访。
腊月二十九下午,乡村的许多人家早早在堂屋挂好了家谱,摆好了水果、点心等供品。然而,作为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繁衍的重要凭证,现在的家谱早已没有了象征久远的“泛黄色”,取而代之的是集市上几元钱就能买到的画好格子的布料。至于“格子”如何填写,已去世的长辈写在左边还是右边,“考”“妣”位置怎样摆放,很多老辈人坦言已不甚了了。
对传统的敬畏日渐消失,不仅表现在这些细节上,更扩大至村名的更改上。2014年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1986年以来,我国约6万个乡镇名、40多万个村名被遗弃。而作为乡土传统民俗代表的“请家堂”、挂家谱、拜年等,也正被年轻人嫌弃为“形式主义”,逐渐失去其生存的土壤。
传统年俗的“规定动作”被“偷工减料”,村里人的娱乐方式多年来却在“日渐丰富”。
首先是人人喊打的赌博之风。尽管近年来因赌博输光家产的新闻屡见不鲜,但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对打麻将的热情一直不见消退。而在记者走访的县城往北17公里的碧霞祠,烧香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这座庙宇修建于1992年,与泰山极顶的碧霞祠重名。村人说,其中供奉的是泰山娘娘的大姐。
春节期间不打牌、不拜神,村人还有没有其他去处?2016年初召开的山东“两会”透露,“十二五”期间山东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已从61%提高至99.2%,但提起公共文化服务,许多村民却似乎并未亲身感受到。
在这些现象背后,更应关注的是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原有的宗族和乡土道德体系正在消失的现实,农村文化阵地显然缺乏活跃度。
从历年数据来看,山东城镇化进程正不断加快。2011年,山东城镇化率为50.09%。根据今年山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山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至65%以上。
“快速城镇化进程将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问题密集化凸显。”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认为,人口结构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导致农村原有的以文化为载体的道德体系被打破,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形成。
2014年前后,山东社会科学院曾组织课题组,就当下基层文化建设问题赴山东省枣庄市、临沂市等地调研。之后形成的《城市化与山东基层文化建设》报告指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基层的文化需求变得十分迫切。山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体向好,但也存在设施相对落后、投资主体单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从送戏下乡到上门培训,从农家书屋到电子阅览室,财政支持下的系列文化工程成效不可谓不明显。但正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所说,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之后,我们或应换个角度继续思考:改变基层文化阵地的一些窘状,作为外力,行政部门和社会力量能做什么;作为内力,基层百姓的文化需求该如何有效释放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