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山东“齐鲁大舞台”城市惠民演出季启动。根据日程安排,到7月中旬,将有173场演出亮相济南各舞台。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张桂林介绍,演出季将遵循“优质低价、概不赠票”的原则。业界人士认为,概不赠票是培育健康演艺生态的前提,对推动文化惠民具有积极意义。
回应城区民众的文化需求
近年来,山东省“一年一村一场戏”工程扎实推进,在基层广受群众欢迎。山东在省、市、县层面都出台了文艺院团下乡保障政策,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农村演出市场日趋活跃。
根据记者调查,2015年山东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开展的送戏下乡达4.5万余场,加之群众自发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农村群众看戏难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但城市地区的文艺演出市场没有明显好转。
张桂林分析,因目前各地文化惠民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文艺演出下乡、服务基层百姓,城市地区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同时,由于山东文艺演出市场发育缓慢、居民文化消费意愿不强、城市剧场租金不断上涨,导致文艺院团在城区演出难以营利。甚至出现“多演多赔、少演少赔、不演不赔”的情况,严重挫伤院团在城区演出的积极性,变相影响了城区居民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
基于上述情况,山东省文化厅今年上半年在全省城区进行了调研,并最终确定启动“齐鲁大舞台”城市惠民演出季。
演出季从济南开始试点,从平台到参演方以公益文化力量为主,参演团队、承接剧院多为国有院团和公共文化设施。张桂林说,演出季的初步目标是探索专业剧场承办、专业院团演出、精品剧目参加、低票价惠民相结合的城市惠民演出新机制。
以公益性为主要方向
区别于以往惠民演出就是“免费演出”“送票演出”的情况,“齐鲁大舞台”城市惠民演出季所有演出概不赠票。取而代之的是发售低价票,且入场门票不印座号,观众可自由挑选剧场坐席。
6月3日晚,济南市山大北路的东柳戏院内,不到19点就坐满了前来观演的市民。山东省柳子剧团在戏院内演出了传统柳子戏选段,赢得满堂彩。“也不是不来看,但以往的演出要么票价贵、要么不接地气。”济南市民杜坤明说,作为资深戏迷,他不在乎花几十元钱买张票,关键是演出要好看。
“策划演出季,目的是丰富城区居民文化生活,因此要突出文化为民的价值取向,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也不强调市场营利。”山东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张东林说,演出季的大多数演出门票价格控制在30元以内。同时,为保证城区特困人群和未成年人、残疾人的观演权利,参演的院团、剧场将定期策划特殊人群观摩专场,邀请他们免费进场看演出。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赵迎芳认为,演出季较好地把握了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有机统一。“我们总讲文化惠民,但有时‘免费的午餐’不一定受待见。”赵迎芳说,民众自发买票进场观演,首先说明演出受欢迎;其次也有助于提高演出的“身价”,这种提高不是制造高票价门槛,而是让民众从潜意识里重视演出,认真对待演员的表演。
繁荣城区演出的试水之举
繁荣城区演出市场,无论是降低票价还是引进高水准演出,各地都曾出过相关举措,但成效不一。
山东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历山剧院负责人于剑说,城区演出市场的活跃与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北上广的演出市场,无论是‘高大上’的舶来演出,还是本土小剧场话剧,都有充足的消费人群。而在二三线城市,这种繁荣目前肯定是奢望。”他认为,成熟的演出市场需要培育,需要相关方面在政策上对演出团体予以支持,在消费观念上对社会进行引导,两者缺一不可。
“齐鲁大舞台”城市惠民演出季目前仍在按计划试点中,这项工作被山东文化部门视为繁荣文艺事业、服务群众需求的“重大创新”。张桂林说,倘若济南的试点成功,山东省文化厅将会同有关部门总结演出季的经验,制定财政投入、场地保障等配套办法,将演出季推向全省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