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传统村落,几个数据总是被反复提及:2000年,中国自然村总数为363万个,2010年锐减为271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我国传统村落面临衰落的严峻现实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对于传统古建保护的宣传推广,传统村落的社会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情感价值等逐渐为公众所知,也逐渐聚集起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民间力量。而随着网络众筹的兴起,众筹资金进行传统村落保护也逐渐展开——山西大汖村、林家坡村,安徽绩溪仁里古村等众筹项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通过众筹开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情况如何?众筹的方式对于古建保护有怎样的独特性和必要性?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
众筹重建古村落获热捧
2014年7月,一个取名“万人众筹,重建中国最美古村落”的项目在淘宝网众筹板块火极一时。项目意在为安徽省绩溪县瀛洲镇仁里村古建维修改造众筹资金,由绩溪县仁里村村委会和村里的百岁老人共同发起。参加众筹项目的支持者可选择从10元、29元、49元,直到59999元的10个不同价格的资金支持。
为期一个月, 5万元目标的项目得到了16162名支持者588623元的资金支持,达成度1177%,结果令人喜出望外。“仁里地处皖南山区,村里年轻人大多常年在外务工,村里留有古宅118座,居住在内的一般只有一两个老人和小孩子,老年人没有精力也无财力维护,古建筑面临消防、自然侵蚀和倒塌的严重隐患。”安徽亮景文化旅游公司总经理洪万智是项目的发起人和负责人之一,据他介绍,当地很多古宅外观看似完好,内部的梁柱已经开始腐烂,疏于维护的老宅长满青苔、蛛网密布,破败不堪。
“那会儿淘宝刚开始做众筹平台,我们也算首批试水尝鲜之人,5万元的项目在短短一个月获得如此多人的大力支持,仁里村民也是没能料到。”仁里村书记高建义谈道,根据支持金额村里当时也给予了相应的回报,回报物品包括全村百岁老人联名电子感谢信、徽墨、古民居居住权等,所有支持者都可享受仁里景区的门票优惠。
在对村里古建筑细致考察后,仁里村将众筹到的资金选择用于包括仁里私塾、胡雪岩孙女故居在内的18处古建的维修和改造,如今修缮工作全面竣工,18处古宅极大改观,焕发新的生机。
同时,仁里村的4栋民居中空置的28间屋子在众筹结束后也被改造成乡村客栈,“这样能把无人居住的房子利用起来,避免做维修后却只能空置的无用功。”高建义介绍。
然而,在对仁里村古宅全部摸底之后,高建义做出了这样一个估算,若对仁里村进行系统的古宅修建,需要投入至少700万元资金,虽然通过众筹平台收获不菲,依旧只能解解小渴。
为此,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组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传统村落研究所所长李华东谈道,就整体而言,在全国范围内以众筹的方式保护传统民居、传统村落,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各地一些自发的个例,不过发展速度正越来越快,“尤其是在《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诸多政策之后,如‘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资捐赠、投资、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保护’‘探索建立传统建筑认领保护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使得众筹保护传统村落的前景更加看好”。
让更多人知道村落价值
“传统村落保护是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资金——不仅涉及建筑的改造、保护、修缮、利用,更要完善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国传统村落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德胤表示,“城市里,人口密度大,经济条件好,能够很快收回基础设施投入的成本,实现良性循环。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小,经济相对落后,但基础设施投入的成本却降不下来,什么人都不愿意去投钱,也没钱,只能由政府承担责任,进行持续、大额投入。”
另外,传统村落保护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罗德胤分析,城市里的建筑、家居装修的技术是相对成熟的,使用的材料都是工业化的产品,有成熟的装修与施工人员。但对于古村落建筑的改造、修缮,现有的技术、材料都需要进行很大程度的改造,部分现有的技术甚至是不适用的。“如何让传统建筑的砖木土石等建筑材料顺利与现代水电结合,目前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而正是因为技术仍不成熟,所以成本就会更高。”
罗德胤还分析,改造一个小的老房子与建造一个新的小洋楼,其经济成本差不多,但小洋楼空间会扩大、居住舒适度会增加,如果让村民自发选择,一定会选择后者。“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主动保留老房子,做到自觉和自愿。”
如何实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数量众多,政府财力相对有限,开展更广阔范围的传统村落保护,势必需要更加大众的方法,互联网众筹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罗德胤说。
通常来讲,众筹只需要每个人拿出百八十块钱,不占用其他的时间和精力,却又能够带来足够的参与感和满足感。“通过众筹捐赠是保护古村的新思维和新方法。在信息时代,众筹融资模式能够极大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古民居的保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斌谈到,这种方式一方面缓解了资金短缺难题,同时也是一个宣传和传播保护古建的理念与价值观的过程。
在具体实施上,罗德胤说,目前,学者与保护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要从具体的项目着手,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做,“改造一个老屋,拯救一个村落”。罗德胤讲道,“试想,当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地来保护村民的老房子时,村民自然会重新认识老房子的价值。而只有当村民在面对‘改造老房子和修建小洋楼’的选择题时自发选择前者,传统村落保护才真正有了持续的生命力。”
筹“钱”更要筹“智”
“目前众筹来的社会资金,许多都在做‘旅游村落’,而不是‘村落旅游’,简言之,想保护的少,想利用的多,而所谓的利用,就是按照众筹者的口味变造珍贵的传统村落,以经济价值冲淡文化价值,这是与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目的背道而驰的。”李华东强调,传统村落要避免“转基因”式的发展,要警惕和防止一股股资金进入传统村落后带来的开发性破坏。
更多的问题也是出在好心办坏事,即“保护性破坏”。
正如罗德胤谈到的传统村落民居改造具有的较高的技术含量,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同于一般乡村里的新农村建设。李华东也谈道,“一些众筹项目掺杂着似是而非的想象和对‘情怀’的追求,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珍贵的文化遗产里‘恣意妄为’,最后都是对传统村落的损害。比如,目前微信朋友圈、专业杂志中频繁出现的对传统民居改造成民宿的案例,大家都喜欢得不得了。但在专业的人看来,这样的做法在普通村子里当然没问题,可是,在传统村落中,在文物内显然是不适宜的。”
李华东建议,众筹不能只筹钱,更难也更重要的是筹智,让传统村落保护、文物保护、规划、旅游等学者都参与进来。“在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之前,先弄清楚‘保护它的什么’‘怎么利用它’‘哪些绝对不能动’‘哪些可以动’‘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动’。如果众筹之前能做出这样的功课,就能减少很多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在金融方面,乡筹网首席执行官叶先锋透露,“众筹平台、发起者、众筹者之间的信任风险很大,众筹资金的使用监管机制、众筹股份的分配,以及如何确保众筹利益的分配等方面都不够完善。目前甚至有许多众筹打着公益的旗号来博取参与者的资金,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规范的。”
叶先锋介绍,为保证众筹传统村落以可持续的方式持续进行,乡筹团队正在探索以跨学科、多维度、全方位的方式来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去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实施‘乡筹翁丁行动’,进行众筹民宿修缮改造、翁丁佤族文化的保护与创新的前期准备工作。”
乡筹网首先组织了20多位来自金融、文化、政策、农业、保护、建筑、生态和互联网等领域的专家,以及15名工作成员驻村3个月,对翁丁村房屋进行修缮改造,对每一户进行测绘存档,制作传统造房工艺、房屋改造和建设的指导手册及图集;然后,由驻村创客工作站研发翁丁佤族文创视觉符号体系,设计相关衍生品,丰富众筹产品;还对村民进行房屋保护、旅游服务提升、电商技能等培训。
叶先锋说,“做好了前期的功课,才能保证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