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开始全面吹响抗日战争的号角是在什么事件发生之后?”当主持人用冻得发红的双手抱着话筒大声地提出问题后,围在展台前的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回答。近日,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主办的红色历史动漫研讨会在北京中国儿童中心举行,主办方还特意安排了现场推广活动,通过播放动漫作品开展互动讨论等,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和家长参与。
唱好主旋律 摸清儿童心理
近年来,发展中心探索建设了一批红色文化资源,同时也指导各省级分中心先后建设相关资源库,如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资源库、湖北红色记忆资源库、广西红色遗踪系列专题片等。但是红色文化如何才能以一种更加清新的面貌出现,更好地被孩子们接受?发展中心在总结了戏曲动漫项目的成功经验后,决定将红色历史也以动漫的形式呈现。
为此,发展中心于2015年正式启动了红色历史动漫项目,设计制作了24部红色历史动漫作品——《把鬼子赶出中国》(12部)、《和党一起成长》(12部)。据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胜利介绍,红色历史动漫项目是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主要人物、历史资料等为主要内容及背景,通过动画技术的多种表现形式,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些动漫作品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利于在青少年中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在创作中,最大的难题是一方面要将红色历史的主旋律唱好,另一方面还要摸清孩子们的心理,做出他们喜欢看的动漫。”红色历史动漫项目相关负责人说,“所以我们就采用以一个个小故事讲述大历史的方式,将宏大的抗战史展现出来。”
目前,我国动漫的主力观众群——少年儿童大多受国外动漫的影响,审美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果红色历史动漫还在高大全的人物形象、陈旧老套的故事情节、宏大主题的刻板表达上费力着墨,一定收效甚微。为此,此次动漫制作从艺术效果方面考虑,增强了故事性、提升了娱乐性,也在背景音乐、音效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尊重历史常识 避免抗战“雷剧”
中央党校教授梅敬忠担任此次红色历史动漫的评审,为了从孩子们的视角审视这些动漫作品,他特意和孩子一起观看,不管是《把鬼子赶出中国》中的《锄奸记》,还是《弹无虚发》,孩子都看得聚精会神。“将抗战题材制作为动画片,有利于传播,尤其能使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在愉悦的观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梅敬忠说,“尤其是剧中山娃、顽皮蛋、喜娃等少年英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在多种悬念的设置下,增加了可视性。”
近些年,在电视荧屏上,抗日神剧像打不死的“小强”,屡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究其原因,是一些制作方在改编拍摄抗日历史剧时缺乏底线,过于想当然,无视常识,对历史缺乏应有的尊重。那么,红色历史动漫作品是否也会“沾染恶习”?不少专家也深表忧虑。但是在评审完《把鬼子赶出中国》、《和党一起成长》后,专家们松了一口气。他们认为,这些作品编创情节合理,张弛有度。“我在观看《光明与胜利》时确实有些担忧,不知道最后炸碉堡会不会真会安排喜娃去,没想到剧情设计让两只爱犬代替他完成了任务,真是构思精巧,既规避了神剧之嫌,又展现了少年英雄大无畏的气概。”梅敬忠说。
弘扬核心价值观 符合审美需求
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下一代的根本。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抓好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来。
“红色历史动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途径,对小朋友来说,就是把教育具体化、形象化。”中国儿童中心活动部部长王秀江说。梅敬忠也认为,红色历史动漫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适应网络时代和青少年的审美需求,而且对我国红色历史题材的动画片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下国内电影和电视剧市场一派热闹景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动漫市场却表现平平。专家们认为,在国产动漫总体不振的情形下,发展中心通过制作和传播红色历史动漫作品,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此举可谓意义重大;红色历史动漫项目在试推行期间已取得了不俗的反响,但如何把这件好事做好,还有许多难题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