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暨换届大会”。日前刚刚摘得“国际安徒生奖”的北大中文系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家就儿童文学的现状、发展趋势、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长宗介华也向会议发来贺信,希望研究会未来在引导儿童文学创作、推动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等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曹文轩在今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成为该奖设立60年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这对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界是莫大的鼓舞。会上,曹文轩就获奖和创作情况进行了介绍,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热点。大家认为,曹文轩的作品之所以获得国际认可,首先在于他用中国特色的故事写出了世界读者共通的情感,此外,借助出版“走出去”的推动,他的作品被翻译成10多种文字、输出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国际同行交流频繁,这些都值得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借鉴。
中国出版协会原副主席、版协少读工委原主任海飞表示,曹文轩的获奖成为中国童书出版“黄金十年”的一顶金冠。他认为,中国的童书创作出版也将由此进入一个更加辉煌的黄金时代。这一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可。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我国儿童文学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无论创作还是出版都呈现井喷式增长,儿童文学的阅读量逐年攀升,全社会对儿童文学的重视和需求前所未有。
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亟待思考与解决。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指出,出版市场需求的巨大与写作质量未能得到相应提高的矛盾,儿童文学本土特色不明显、国际影响力不足,儿童文学流派的消隐和个性化追求的缺位,价值缺失等,都是中国儿童文学繁荣背后的隐忧。她表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是对黄金时代的反驳,而是对中国儿童文学更加繁荣的未来充满期待。
如何引导观念变革和艺术创新,为中国和世界读者奉献更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文汇报》“笔会”副刊前主编刘绪源认为,在儿童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关注当下的创作,寻找创作前进的动因,发现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新质”。“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让文学活起来,让儿童文学拥有蓬勃向前的生命力。”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则从学科建设角度,介绍了儿童文学的“跨学科性”和“实现教育功能的实践应用性”两大属性,以及理论评论应该发挥的作用。他认为,儿童阅读的推广需要更加富于理性和智慧,并融入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
多位作家分享了所思所感。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作家、编剧张之路探讨了把握和挖掘童年的问题。曹文轩自认作品中有很多故事取材于童年。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强调,儿童文学的创作要安静、缓速、精致,相比急急忙忙地追数量、迷销量,提高写作水准、获得读者认可才是作者们的使命。值得一提的是,绘本这种“文学加美术”的形式受到很多与会专家的大力推崇,认为这是中国童书的重要发展趋势。
同日举办的换届改选大会上,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石雅娟作了题为《不辱使命 锐意进取 为繁荣发展中国儿童文学事业作出新贡献》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庄正华为第五届理事会会长,朱自强、汤素兰、徐德霞、梅子涵为副会长,楚三乐为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