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拉近作为西方舶来艺术的歌剧与中国观众的距离,让其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成为文化消费的一部分,一直是歌剧界关注的焦点。
日前,第五届北京国际喜歌剧演出季落下帷幕。演出期间,北京东城区第一文化馆风尚剧场内几乎每晚都座无虚席。这些醉心歌剧的观众绝大部分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
再高雅,观众听不懂也白搭
第五届北京国际喜歌剧演出季由北京东城区文化委员会主办。活动自创建之日起,就以高雅艺术面向大众为目标,力图将国外的经典音乐戏剧作品介绍给中国观众,已连续多年为京城舞台带来《女仆当家》、《巴黎神女》、《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一批国外经典或原创作品。
作为活动的艺术总监,著名歌剧导演李卫一直为歌剧艺术的发展执著耕耘,上述剧目皆出自他之手。对于歌剧在中国的发展,李卫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歌剧是高雅艺术,国内观众听不懂,就是缺乏艺术修养,他们须自行跟上艺术家步伐”的观点,李卫是反对的。“在我看来,再高雅的歌剧,观众听不懂也白搭。听不懂,也不是因为观众缺乏艺术修养,而是艺术工作者不够尽责,艺术手段不够高明。凭什么让观众坐在剧场里受罪?”李卫说。
为了拉近歌剧与观众的距离,通俗易懂、滑稽幽默的喜歌剧成为李卫深思熟虑后的不二选择。今年,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喜歌剧《丽达》、《爱的甘醇》和《电话》3部喜歌剧以及音乐会《歌剧一带一路》等多场演出陆续亮相北京东城区第一文化馆。
无论是《丽达》还是《电话》,其内容与情节反映的都是大众生活,因而,就算以前从没看过歌剧的观众也可以轻松地看懂这3部剧。加之,在每部歌剧演出开始前,李卫都会上台对其进行两三分钟的简单讲述,内容包括剧情、音乐风格和精彩亮点,以辅助观众欣赏。
随俗才好被接受
对于经典歌剧,保证其“原汁原味”已是老生常谈。此种论调常见于宣传和评论中,好像只要冠以这个词,看不懂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对此,李卫也有不同意见。
“原汁原味是得保证,但也得分是哪些部分。歌剧中,演唱和音乐部分必须严格遵循传统、尊重原著,但是一些人物对白就可以改编,使其‘落地’,让中国观众在一个有亲和力的‘气场’中接受这门外来艺术。”李卫说,“就像麦当劳与肯德基,也是因为随了中国人口味改良了不少食品,才能持久被民众喜爱。歌剧发展也应遵循此理。”
这种理念被李卫多次付诸实践,比如歌剧《丽达》。作为中国首演的作品,《丽达》由中法演员共同完成。该剧讲述了彪悍的女人丽达与他的两任丈夫的幽默故事。其中,旅法男高音陈昱扮演丽达现任丈夫。剧中,陈昱用意大利语演唱,却用中文念对白,甚至和法国演员对话的时候也用中文,说的也都是国内时尚的词汇。这种新鲜、大胆的表演方式在国内的歌剧舞台实属罕见,却丝毫不让人反感,反而调动了观众观演情绪。
家住东城区的观众李先生是第一次进剧场看歌剧,之前还担心自己看不明白,会觉得无聊,观剧过程中却频频开怀大笑,演出结束时还和妻子分享歌剧中有趣的歌词。“这表演太有意思了。虽然我听不懂外国演员说什么、唱什么,但是我能听懂咱中国话,就能津津有味地看下去。”李先生说。
合作就可省经费
据了解,北京国际喜歌剧演出季自2010年起已举办了5届,本着经典、落地、合作、交流的特点,演出季以本土化的风格演出了十几部世界经典喜歌剧作品。
一般人认为,歌剧创作必然是大手笔,要是连续5年演出十几部世界经典歌剧作品,得花许多银子。多年来,李卫却坚持以中小成本的思路做歌剧。他认为,歌剧在中国走到今天,“高大上”的作品已经很多了,现在歌剧应尝试做“小”,把钱省下花在创作上。因此,演出季剧目的舞美一向极为简约、明快,通常用几个小道具就能将舞台空间填满并切割出层次感,这样做为演出最大程度上节约了经费。
不仅如此,李卫省钱还有高招。据了解,此次长达十几天的演出中所用的法式梳妆台等舞美道具没有一样是属于剧组的,演完以后全部拆卸,“主人”拿走。“这么做很简单,就是社会合作嘛。演出道具我不花钱,去向别人借。”李卫说,“用法国家具,我就会去找家具商人谈。我跟他说,你的家具放在店里也是展示,不如放到我的舞台上,显得更加高贵,宣传力度也好。几番游说,他们通常都会答应。”
就这样,李卫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合作机会,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中外歌剧演员参与该演出季,如法国女中音吕西·慕斯卡黛、法国男中音万森·毕里耶和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柯绿娃、男中音歌唱家刘嵩虎等。柯绿娃表示,这个特别的演出季不仅扩大了观众群,还为许多青年歌剧演员创造了登台的机会,自己会继续支持喜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