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增加值3488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20万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800多家,总资产规模、主营业务总收入均突破1万亿元……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6)排名,江苏排在了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近年来,为了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江苏叫停了一大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与此同时,江苏也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要为经济发展找到一个新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文化产业。“十二五”以来,江苏创新施策,助推创意、科技、金融“三驾马车”拉动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创造了产业新业态,也找到了经济新空间。
几年前,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公司的搬迁曾引起热议。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后,无锡走上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位于太湖岸边的雪浪轧钢厂登上了关停名单,于2009年关停搬迁。然而,关停后的雪浪轧钢厂旧址并没有被铲平,而是就地变身为数字电影产业园,又称“华莱坞”。如今,300多家国内外知名影视企业在此落户,拍摄和制作影视剧300多部。轧钢厂最红火时,一年销售税收为一亿元,而现在的“华莱坞”仅半年税收就超过了两亿元。
文化实力就是经济潜力。2010年,江苏在国内组建了第一只文化基金——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两期40亿元资金已投资29个股权项目。2013年,江苏在国内率先将文化科技企业纳入科技专项予以扶持。如今,文化产业占江苏GDP比重达4.97%。
2016年10月,全球首个基于四足自然行走机器人技术的仿生骑乘系统在江苏金刚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有了这个技术,游客可以骑着《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封神榜》姜子牙的“坐骑”,自由行走于不同时空。“用高科技活化历史文化,让故纸堆中的璀璨文化变成人们的体验,很受市场青睐。”金刚公司董事长王鹏勃告诉记者,当初公司成立时,一无资产、二无营收,多亏了常州文化金融扶持新政带来的1000万元投资,企业发展得以突飞猛进。
2016年11月11日,江苏召开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并出台《关于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二十条政策措施》、江苏省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行动方案(2016—2020)、《文化金融特色机构认定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性文件,指明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接下来,江苏还将针对如何把文化送出国门,在5年内培育100个重点企业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