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辐射区域,山南市虽不及拉萨、林芝知名度高,但其在西藏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这里是藏民族的摇篮、藏文化的发祥地、西藏农业耕作的起源地,也是西藏民主改革最早的地区,有西藏第一块农田、第一座宫殿、“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等诸多第一,尤其是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是西藏全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地区。
依托丰富文化资源,近几年,山南文化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仅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产业领域也有所突破。举办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吐蕃文化旅游节,加强与外省区市文化交流;扶持非遗生产性项目,稳步带动农牧民增收;打造藏民族特色原创节目,探索文化演出市场化运作……在山南经济发展中,文化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藏源山南的“文化梦”
山南,位于西藏南部,距离拉萨市100余公里,总人口36万,传说中神猴同罗刹女结合而诞出藏民之地,被公认为“西藏民族文化的摇篮”,有“藏源山南”之称。这里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薄弱,但文化建设始终没有掉队。
记者8月14日至17日在山南采访期间,正逢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举办,开幕式演出让记者感受到山南文化底蕴的深厚。全市12个县区选送舞蹈《羊卓谐旺》、《黑氆氇·白氆氇》等12个非遗节目,从编舞到服饰极富藏民族特色、极具观赏性。值得一提的是,参演演员均是来自田间地头的普通百姓。据山南报社的一位记者介绍,非遗项目在这里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演出前半个月临时从当地召集群众演员进行排练,就能呈现一台非常完整的节目。
良好的群众基础一方面源于这里的百姓能歌善舞、热爱文艺,另一方面也与山南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分不开。山南市文化局局长多吉介绍,山南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将市县两级援藏资金的20%和上一年一般性财政收入的3%设立成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目前,山南已经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队伍不断优化。据统计,山南市有各类艺术团队17支、村级业余文艺演出队550支、卓舞队18支、藏戏队34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0人。
的确,无论是在总建筑面积47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山南图书馆,还是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的小型图书室,都让人感受到文化发展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前来山南调研的湖北理工学院教授陈继林表示,公共文化建设是山南城市发展的亮点,既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藏戏、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传播,这值得借鉴。
将资源优势化成产业发展动力
今年7月,山南顺利通过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为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得益于公共文化设施的逐渐完备,山南文化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当地文化企业在政策支持下,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发展动力,不仅拉动了GDP增长,还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在成长起来的文化企业中,乃东县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是其中发展较好,也是较为特殊的一家。该合作社是山南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巴桑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挽救濒临失传的泽当毛哗叽手工纺织这一珍贵非遗项目,将技艺传下去。没想到,经过近10年的摸索发展,哗叽手工编织技艺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合作社创建的“泽帖尔”品牌也越来越有名气,产品逐渐受到市场认可,出口韩国、尼泊尔等国家。
据巴桑介绍,通过不断探索、研究,泽帖尔纺织工艺有了很大改进。“传统图案年轻人并不喜欢,所以我们改进了设计,产品种类也更加多元,涉及披肩、围巾、藏装、羊绒西服等。”巴桑透露,他们正在和高端时尚品牌朗姿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考虑将市场进一步扩大。
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还能创造经济效益,带来社会效益,这是一个有责任的社会企业家最愿意看到的。巴桑的合作社创立以来,利润并不高,2015年度销售额195万元,但是这样一家小型企业在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项经营环节,解决了71人的就业问题。此外,合作社还专门招收农牧民、残疾人、孤儿及刑满释放人员,对他们进行“泽帖”纺织技能培训,学成后他们可以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并领取编织机,在家中利用农闲时间纺织泽帖尔产品,根据纺织数量领取劳动报酬,缓解转移就业压力和社会负担。
巴桑的创业经历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让人们看到了文化企业正在成为社会经济重要的发展极。而在山南,巴桑和他的合作社并不是个例,越来越多的企业立足民族文化资源、传承传统技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作为生产力,正在成为山南经济发展重要的一环。
文化援藏助力山南腾飞
近年来,山南文化建设虽然取得可喜成绩,但与内地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高,本级财力投入文化事业发展资金有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专业文艺人才紧缺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已经受到对口援藏省市的关注,并给予相应的支持。以湖北为例,在资金、项目、人才等多个方面提供援助,实施雅砻剧院、艺术团排练厅扩建等一批援藏项目,同时还大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山南大型民俗风情歌舞乐《雅鲁藏布》赴湖北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与山南合作承办2016年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有效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交融。湖北省第八批援藏干部、山南市文化局副局长王建文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挖掘、梳理山南地域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与产业深度结合,培育文化企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除了湖北,对口支援省份湖南、安徽也在山南文化建设中给予大力支持。
在9月10日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文化系统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文化援藏工作的重要性。会议透露,“十三五”时期,文化部将加大对西藏的支持力度,将积极协调,争取将西藏重大文化项目纳入“十三五”时期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将在实施国家重大文化项目,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时对西藏给予重点倾斜,指导各地文化厅局将文化项目纳入当地的援藏规划,并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据初步测算,以上各项文化援藏资金近30亿元,比“十二五”时期有较大幅增长。由此可见,文化援藏将成为下一步援藏工作的重点,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山南文化产业甚至整个西藏文化产业将迎来一个重要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