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沧浪街道沧浪艺术团舞蹈《忆糖粥》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文化馆男女声重唱《阳光世界》
7月19日,江苏省苏州市昆剧院新剧场,张家港市评弹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季静娟在舞台上忙着指点下午就要正式演出的演员们。由于第一次站在评选演出的舞台上,8位平均年龄仅20岁的年轻演员心里产生了莫名的紧张感。灯光、掌声、观众……对她们来说原本稀松平常的场景突然变得令人局促起来。季静娟走到她们的身边,用安抚的话语鼓励着她们,希望她们以最佳的状态呈现下午的正式演出。
这个让她们感到紧张的比赛是由苏州市文广新局主办,各县级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和苏州市文广新局节庆办承办的首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作品类现场决赛,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以及美术、书法、摄影6个专场展开。进入决赛的69个音乐作品(含28个合唱作品)、39个舞蹈作品、10个广场舞、19个戏剧作品、10个曲艺作品以及83件美术作品、92件书法作品、107件摄影作品于7月13日至19日在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江苏省苏州市昆剧院和相城区体育艺术馆进行比拼,争夺金银铜奖。
“繁星奖”是苏州市首次举办的群众文化品牌赛事活动,旨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深化群文理论研究,加强群文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该评奖活动由政府文化部门主办,与全国、省群众文艺政府最高奖“群星奖”“五星工程奖”相接轨,包括文艺作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理论研究成果、群文之星四大评选项目,其中作品类评选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7个门类。
该活动从今年3月持续至10月,历时半年之久,吸引了各市(区)文化单位、社会团体等的积极参与,将惠及民众上万人。参赛作品均是从基层申报经初赛、复赛、决赛层层遴选,最终获得金银铜奖,获奖作品再深入基层进行巡演(展),生动体现出群文作品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的理念。
纵观整个参赛作品,呈现出几大特点:一是时代性,作品抓住了当下社会生活细节,跃动着时代音符;二是地域性,作品彰显出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为观众呈现出苏州各地不同的地域风情;三是公平性,每场比赛分请各专业领域专家当评委,当场亮分;四是持续性,活动从今年3月起一直持续至10月,今后将每两年举办一届;五是自觉性,入选作品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由各市(区)文化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基层街道积极选送。
厚积薄发点亮繁星
该活动的成功举办具有深厚的基础,尤其与近年来苏州市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分不开。不管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指标数,还是群文创作水平上,苏州市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都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2011年5月,苏州市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苏州最终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为创建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近年来,苏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围绕巩固提升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深入践行政府职能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型,公共文化设施从广覆盖向促均衡、提效能转型,公共文化内容供给从文化系统小循环向包含系统外、体制外在内的全社会大循环转型,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从在场实体向在场实体和在线数字“两轮驱动”转型,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新阶段,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化、率先现代化”的公共文化建设之路。
“下一步我们要考虑的是,在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如何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推出老百姓喜爱的公共文化产品。为此,我们决定举办‘繁星奖’评选活动,包含优秀群文作品如星光璀璨的寓意,是对群众文化大繁荣的祝愿。”苏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
正是在多年厚积薄发的公共文化建设中,“繁星奖”才会吸引来自10个市(区)的上千部作品参与,呈现出点点繁星照耀星空的可喜局面。
群文佳作不断涌现
近年来随着苏州市加大对新人新作的扶持力度,群文创作涌现出不少佳作。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全市100余个优秀作品获省级以上荣誉,其中,59个群文作品获省第十届“五星工程奖”,总数位居全省前列。入围此次“繁星奖”作品类决赛的作品则集中体现了苏州市群文创作的鲜明特点。
首先,入围作品种类齐全,取材广泛,体现着时代特征,凸显着地域性。如音乐类作品涵盖器乐演奏、独唱、小组唱等多种形式,内容涉及乡土乡情、城市生活、乡愁离别、童心童趣等多个方面。多数作品立足于当地特色,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气息。《苏韵》、《运河古镇》、《水墨江苏》、《巷在水乡》选取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让人仿佛走进一幅幅婉约灵秀的水墨画中;被称为“丝绸之府”的吴江区选送的《旗袍》也是基于当地颇具特色的旗袍文化而创作的,6位身穿不同样式旗袍的女子一同演唱,展现出吴江区浓郁的传统文化;《快递小哥》则抓住现代都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表现出他们忙碌的工作状态,体现出浓厚的时代特征。
戏剧类作品则汇集了全市各地近年来涌现出的小戏小品佳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小品《最佳路线》通过一对夫妻出行的故事情节,形象地揭示出数字化时代下,人们习惯于依赖数字产品而忽视主观能动性的心理状态;小戏《妈妈我回来了》选取苏州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锡剧,讲述了一对失散的母女多年后重聚的感人故事,反响热烈。
舞蹈类作品主题贴近生活,有民族舞、原生态舞蹈、现代舞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基层群众昂扬向上的新风貌。《闯天下》、《匠韵》、《腌菜乐》、《忆糖粥》等作品都选取当地特色文化、立足于百姓实际生活,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曲艺类作品吸取当地非遗资源,体现出不同地域风格。吴中区选送的甪直宣卷《幸福新家园》就是通过宣卷这一已有200年历史的民间曲艺形式展现甪直镇拆迁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吴中区甪直镇文体中心顾洁锋说,选取宣卷这一曲艺形式,是因为甪直镇的不少村落至今保留着旧有的民风民俗,每逢办喜事或庙会,都会邀请宣卷艺人前去表演。尤其是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的重视,当地有关部门对宣卷这一传统曲艺形式加强了保护力度,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其次,自觉性增强,从自娱自乐向主动展示转变。来自昆山市文化馆的张凯在群文战线工作了10多年,从南京的艺术院校刚毕业时,他总是对群众文化工作提不起劲儿,“是老百姓的热情劲儿感染了我,让我认识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张凯动情地说。如今的张凯已经是昆山市文化馆文艺部主任,馆里的业务骨干。这些年,与基层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让他清楚地意识到,群众文化早已不是关起门来自己乐和的时代了,大伙儿需要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艺,并得到更多的肯定。“因此,参加各类比赛和评比,他们都非常积极。”张凯说。此次参加“繁星奖”决赛的舞蹈《闯天下》在排演时,就得到孩子家长的一致支持。这些孩子都来自巴城镇石牌中心小学小昆班,经过一年多的刻苦训练,为观众呈现出一台精彩的演出。形象生动的造型、灵活可爱的舞姿赢得全场观众阵阵掌声,掀起演出高潮。“观众的热烈反应和评委的亮分让孩子们的自信心空前增强。”张凯说。
最后,社会公益团队加入,文化馆与街道联手合作。“张开翅膀,跟着梦想;赶走忧伤,我要飞翔。闯一闯,做人要挺起胸膛;闯一闯,让失败向我们投降……”当身着白色T恤和牛仔裤的许小猛出现在“繁星奖”音乐类作品决赛的舞台上,唱着自己编写的歌曲《闯一闯》时,台下的观众不由为这首歌吐露出的打工者心声所感染。来自社会公益团队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的许小猛是苏州700多万打工者中普通的一员。2010年,因为喜爱唱歌,他与其余10多名志同道合的打工者一起组建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6年时间里,队员发展到30多个,每年演出几十场,艺术团也逐渐成为打工者追逐梦想的聚集地。“‘繁星奖’的舞台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更好的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需要提高水平,充实自己。”许小猛说。
此次入围决赛的作品中不乏街道社区选送的。如昆山市枫景苑街道的《最佳路线》、相城区北桥街道文体中心的《阿祥还乡》、姑苏区双塔街道的《匠韵》等。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作品是当地文化馆和街道联手创作出来的。姑苏区文化馆和双塔街道联合选送的小戏《让园》通过挖掘姑苏区当地历史名人范仲淹的故事,借古喻今,从正面激励当今为官之人。在演员的生动演绎下,节目赢得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叫好。而这一作品的成功得益于当地文化馆和街道的联手合作。姑苏区文化馆副馆长朱振国介绍,原来搞群众文化,常常是文化馆、街道“各自为战”,收效甚微。文化馆缺资金和资源,却有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而街道缺人才、缺好的剧本,却有相对充足的资金和文化资源。如果二者合作,就可以取长补短,达成共赢,对当地群众文化创作水平提升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姑苏区文化馆有意识地与当地一些街道合作,利用他们丰富的资源,创排出不少佳作。“《让园》是我们与街道合作之后在小戏方面的首次尝试,它在‘繁星奖’上得到的评价对我们以后的小戏创作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和指引。”朱振国说。
引导扶持发现总结
群众文艺创作作为整个文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作为我国群众文艺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评选出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感和浓郁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培育出一大批长期扎根生活、具有蓬勃朝气和创造力的群文队伍,是被全国群文工作者公认的推进群众文化艺术多出作品、多出人才的有力抓手。在群星奖的带动下,各地纷纷搭建的省内群文创作平台也逐渐发挥着有效促进群众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作用。苏州市的“繁星奖”正是与江苏省1996年设立的“五星工程奖”相接轨的奖项,也将起到引导、扶持苏州市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作用,并以此为平台,发现优秀人才,总结经验教训。
群众文艺创作讲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于群众,表现群众事、抒发群众情,但是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立足于群众呢?要想打造一部佳作,从灵感的闪现、题材的确定、立意的选取、文本的架构到最终的成型和打磨,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近年来我国群众文艺创演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涌现出许多接地气和传递正能量的优秀作品,但真正称得上精品的并不多。鉴于此,苏州市于2015年出台了《苏州市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办法(试行)》,通过政府购买、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推动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两年来,苏州市文广新局共投入200多万元,对立项的92个优秀群文作品进行过程性扶持,各市(区)对扶持作品也都给予配套资金奖励,共计500多万元。同时,通过每年举办优秀群文作品展演、会演等示范性活动,为全市优秀群文作品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在资金扶持、专家指导的基础上,一批较优秀的群文作品脱颖而出。
“繁星奖”就是在此基础上设立并举办的,初衷就是鼓励、扶持群文作品向精品的方向努力,使创作者及表演者水平通过这一平台得以提升。朱振国说:“‘繁星奖’的设立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业务上的提升、精神上的激励和工作上的促进。” 中央民族乐团原团长、国家一级作曲顾夏阳也评价道:“‘繁星奖’的评选不仅可以使苏州群众文艺创作更加繁荣发展,还可以使文艺作品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个奖项的设立就是要引导群文创作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出更多的精品。而这个过程需要做长期打算。不管是10年还是20年,我们都将一如既往地做下去。”苏州市文广新局负责人的一席话道出了苏州市在推进群文创作工作方面的决心,也预示着苏州市群众文化工作也会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