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山东烟台,在闭幕论坛关于全民艺术普及社会化的热烈探讨中,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馆年会圆满落幕。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有关负责人、公共服务处处长,公共文化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国文化馆协会会员代表,全国各级文化馆馆长,群众文化工作业务骨干围绕行业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思想在这里碰撞、智慧在这里汇聚,启发、共鸣、思考,年会带给文化馆工作者的不仅是一次理念上的开拓,更是对未来的谋划与畅想。
在深化全国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当下,文化馆行业该进行怎样的革新?如何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采取怎样的举措和思路来催生发展的动力?
本届年会由中国文化馆协会、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协办,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聚焦改革、融合、创新,紧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时代”命题,总结近年来文化馆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突出文化馆站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年会通过开幕论坛、闭幕论坛、3次分论坛和1次分享活动,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文化馆行业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
聚焦改革、融合、创新
铿锵的鼓点、粗犷的舞姿、欢快的节奏……在“文聚民心,艺兴乡村”——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分享活动现场,非遗项目海阳大秧歌精彩亮相,为论坛增添了活力,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喝彩。在文化和旅游深化融合的趋势下,不管是论坛主题还是年会气氛中,都增添了旅游的元素。论坛会场外,烟台当地与民间手工艺相关的旅游产品一一展示,会场内,关于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话题在热烈讨论。融合是本届年会主题关键词之一,也是文旅融合后的文化馆行业思考全方位发展模式的着力点。
在文化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势必是文化馆行业需要关注的话题之一。文化馆总分馆制该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推出实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该如何结合等热点都在本届年会上通过经验交流、专家点评等形式得到了体现。而对创新的探讨,一直是历届年会所关注的话题。来自全国各地典型经验的分享就是文化馆站工作者在提升文化馆站服务效能等方面做出的创新举措。浙江温州的乡村艺术团为基层文艺团队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北京海淀北部文化中心(文化馆)为整建制的社会化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等。
国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认为,一方面要分析特点、探索路径,致力于文旅融合,另一方面,要思考公共文化机构如何融合发展。近些年,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致力于更好为群众服务时,开拓出新的服务内容,相互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不明晰,融合似乎成为公共文化机构发展至当下呈现出的新特点。“虽然融合是趋势,但公共文化机构各自的主业核心也决定了各自的不同。”国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乘虎说。
紧扣行业热点、难点、突破点
现场的生动展示与演绎,典型事例的分享与碰撞,专家学者高屋建瓴的启迪,为年会营造了热烈、激荡、引发思考的学术氛围。各环节活动均围绕文化馆行业当下面临的困境、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探讨,时代热点、行业聚焦、各方声音,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时代命题下得以汇聚。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广场舞、合唱、戏曲是文化馆开展活动的三件法宝,如此印象使年轻人群很少参与文化馆的活动,也使文化馆逐渐成为“老少馆”。步入新时代,不少文化馆工作者开始觉醒,他们深深意识到,吸引年轻人的加入是文化馆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既然要吸引年轻人,文化馆从业人员也应该吸收新鲜血液,使其为文化馆事业提供新思路。本届年会敏锐捕捉到青年文化馆人的培养问题,首次设置了“青年说·新力量”——新时代青年文化馆人的使命与担当论坛,集聚新力量、激发新活力,增强青年文化馆人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感,同时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主动走近青年、关爱青年、引导青年,为文化馆青年人才的培养成长提供舞台。此外,在第十八届群星奖刚刚收官之际,论坛还关注群众文艺创作经验,让与会者聆听到具有丰富创作经验的主创人员和专家对创作的感悟,令与会者获益良多。来自安徽亳州市文化馆的石秀云认真记录聆听,她深有感触地说:“群众文艺创作需要沉下心去深扎,捕捉灵感、获得感悟,才能创作出好的文艺作品。”
坚守核心功能、深化“互联网+”
在深化“文化馆服务+互联网”的过程中,数字文化馆建设是近些年文化馆行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因此,本届年会将其放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的背景下赋予新的思路,推出“公共数字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与发展”论坛,紧扣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实施进程,聚焦各地数字文化馆在互联互通、资源建设、社会化模式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未来思考。清华大学教授杨永恒以“第一批数字文化馆建设试点工作综述”为题,总结了试点建设经验和工作亮点。各地在政府高度重视和经费保障有力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本地优秀资源开展内容建设,编制相关标准规范,广泛拓展社会化合作,线上平台服务效果和线下体验区建设初显成效;下一步要做好试点推广,以《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遵循,切实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闭幕论坛则将关注点集中于文化馆的核心功能——全民艺术普及。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多元化、宽领域、优质化的个性选择,文化馆为更好履行全民艺术普及职责,应探索建立社会化发展的新模式。李国新认为,推进公共文化社会化是增强公共文化发展的动力,与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相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点在于社会化的发展模式。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戴珩则认为,文化馆的社会化运营要因地制宜,不可照搬硬套,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全民艺术普及的社会化始终是这些年文化馆极力思考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努力推动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