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河北省佛像艺术博物馆承办的“丝路文明与佛教造像艺术”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石家庄举办。此次研讨会旨在探讨佛教造像艺术与中印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推动佛教造像艺术进一步发展,传承佛教造像艺术的文化精髓。
佛像艺术源于印度,发展繁荣于中国古代。步入近现代以来,在西方现代雕塑主义以及后现代风潮的影响下,中国传统雕塑逐渐走向边缘化,佛像文化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如何传承和保护佛教造像文化与遗产,成为学界的历史性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王海生表示:“应建立佛教造像基因库,对残缺的佛教造像做艺术性还原,追本溯源、博采众长,吸收优秀佛教造像艺术作品的基因,让观者最大限度地窥见其原貌,使文物真正活起来。”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博士吴有能表示,艺术要走向民众、走向生活,让民众参与进来,“比如可以举办佛教塑像艺术的儿童绘画班或成人的制作班,做到兴趣性、参与性和教育传承性的统一。”
据悉,河北省佛像艺术博物馆将传统技艺与佛教造像仪轨相融合,历经12年,制作了世界各时期佛像优秀代表作,其中浮雕、木刻作品面积1477平方米,浮雕形象设计1693个,木刻形象设计1693个,圆雕677尊。目前该博物馆已获466项作品版权登记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