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参观展览。易昱摄/光明图片
鲍天成款犀角雕双螭耳螭虎纹执壶(故宫博物院藏)资料图片
白玉双婴耳杯(故宫博物院藏)资料图片
【新展大观】
由苏州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蘇·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8月13日在苏州博物馆开幕。86套(101件)明清宫廷藏苏州精品“重回故乡”,旋即引起了国内外游客和苏州本地人的关注,开展仅一周,参观者突破3万人次,彰显了苏州雕刻工艺的艺术魅力。
传世珍品让中外“粉丝”大开眼界
8月19日,来自北京的游客杨文琦一早就来到苏州博物馆临展厅。流连于子冈款的青玉过枝花卉山水人物图盒以及“三松”竹刻之间,他不禁赞叹:“苏州的雕刻工艺精妙绝伦,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展览开幕式上指出,明清时期的苏州,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工艺门类齐全,高手辈出,遂有“良材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之说。大量的苏作精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宫廷造办处,成为故宫博物院珍贵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中后期,苏州手工艺各门类在民间都涌现出了引领潮流的代表人物,如治玉的陆子冈、竹雕的朱三松、雕砚的顾二娘、治犀的鲍天成等。此次展出的101件精品中,他们的代表作各有三至五件,均为传世珍品。
这些文物背后,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如:白玉双婴耳杯,杯两侧以婴童为耳,童子身穿米字纹小花袄,面带微笑。玉杯整体染色做旧十分到位,乾隆皇帝也莫辨真假,以为汉代之物,实为苏州籍玉工姚宗仁祖父所做。乾隆得知后大为称奇,并以此杯制作精良写下《玉杯记》一文制成册页,与玉杯及所配檀香木座、黑漆描金漆盒一起传之后世。
“鲍天成款犀角雕蟠螭纹执壶”以一只较大犀角截去角尖制成壶身,一只较小犀角保留原形制成壶盖,加之流把俱全,突破了常见的犀角杯形制,构思奇巧。
陈子云款橄榄核小舟,舟体上窗篷桅楫,什物俱全,舟首一老者翘足而坐,持杯品茗,小童捧壶而立,仓中一老翁临桌而坐,饮酒观景,悠然自得。记者注意到,一批国外游客驻足核雕作品前,头贴到玻璃上边看边啧啧称奇。
在一对剔彩双龙捧寿纹盘前,一位资深文物爱好者正在“考问”他的女儿,“左边的是清代的,右边的是明代的,清代的是仿制明代的,你能看出区别吗?”女儿摇头表示,只看出新旧差别。父亲循循善诱:“明代的讲究刀工圆润,雕刻好以后需要打磨,清代则要求刀刀分明见轮廓,所以你看,这三朵花的做工是完全不一样的。”
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能否一脉相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曦告诉记者:“现代苏州手工艺的创作,在风格和技法上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创新,因为必须与现代审美相符合。但是,明清时期苏作前辈们的作品,让人感到震撼的是工匠精神,他们对待作品精益求精,创作的作品堪称完美。这是苏州手工艺良性发展的精神基石。”
苏州市文广新局非遗办负责人介绍,在全国现有的11大类传统工艺美术(手工艺)中,苏州拥有10大类共3000余个品种。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等3项手工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桃花坞木版年画、苏绣等18项手工艺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在传承的历史长河中,明式家具、玉雕、核雕、苏绣、宋锦等,不断创新,走上了传承与市场化双轨发展良性互动的路子。但真正在传承与创意上比较成功的,只占所有工艺美术种类的20%左右。
201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批准苏州作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主题城市,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苏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嵘表示,通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这个平台,苏州可以获得国际视野,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