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剧《传丝公主》剧照
《传丝公主》献演国家大剧院,观众反响热烈。
“昔者,在国未知桑蚕,闻东国有之,命使以求……”这段出自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麻射僧伽蓝及蚕种的传入》中的文字,千年后,形象地成为一部舞剧的序幕,从而用民族舞蹈与西方芭蕾舞交织的艺术语言讲述了“丝绸西传”的情感故事,在美和感动之中,赢得观众的掌声和泪水……
继日前由西安演艺集团出品的话剧《麻醉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动情诠释当代西安一位平民英雄的大情怀后,7月30日、31日,作为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民族舞剧《传丝公主》再度登陆国家大剧院,又把观众带回“长安城”,凭借着宏阔的文化背景,感人的丝路故事,立体的艺术视觉,纯粹的美学品质,呈献出一部传扬丝路文明精神,彰显盛唐泱泱国风的优秀舞台艺术剧目。这也是陕西舞剧首度献演国家大剧院。
据史而生
唯美演绎“丝绸西传”情感路
“原以为舞剧只能让人在边看边猜中感受剧情与美,不曾想象,没有一句对白的《传丝公主》却紧紧地把人拉到了故事之中,情不自禁地为剧中人物揪心、落泪。”7月30日晚,面对着舞台上返场谢幕的演员,一位程姓观众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从千年前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核心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之路、交往之路,传丝公主个人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微小个体的大价值。无私的善举,可以贯通民心,美丽世界。”高校教师高宏周如是说。
舞剧《传丝公主》用艺术精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用跨国界的艺术通用语构建“民心相通”,以简约、练达、流畅的中国叙事,讲述了1300年前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故事。故事以《旧唐书·西戎》、《新唐书·西域》、《资治通鉴·唐纪》中拂菻国与唐朝友好往来的史料为文化背景,以《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麻射僧伽蓝及蚕种的传入》的记载依据,与英国人斯坦因19世纪初在新疆和田地区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的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唐代木板画《传丝公主》相印证,生发演绎出舞剧的中心事件、主要人物。故事以唐代公主李宁儿与拂菻国王子小波多力的美丽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二人克服种种磨难,公主终将桑树和蚕种带入了拂菻国。而这一丝绸传播之路,又与亲情、爱情以及乡情、丝绸情、天下苍生情相融合,彰显出丝绸西传路上的人间大爱。
舞剧通过别开生面的编织演绎和意象灵动的舞蹈语言,娓娓演绎从序幕“受命遣唐”,一幕“西市邂逅”和“桑园心仪”,二幕“唐皇赐婚”,三幕“拂菻丝梦”,四幕“闯关受阻”,到尾声“天路传丝”的感人情节。全剧在海天一色、丝路天辉的意象浪漫中收官,升华中国丝绸温暖、美丽、福祉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大文化主题,昭示“无盛唐,不传丝”的中华大国情怀。
反响强烈
打造传得开的舞剧精品
《传丝公主》3月29日在西安首演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甚至出现加演多场仍一票难求的热点文化现象。一位观众观演后留言称:“感谢西安歌舞剧院!今晚使我们享受了一场视、听、感觉全方位的饕餮盛宴!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无论编剧、编舞、音乐、舞美、阵容等,都是一流的。”多位文艺评论界专家认为,作为西安曲江新区重点打造的经典优秀文艺作品之一,该剧的思想性、艺术力、时代观赏性等特点突出,对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和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关注。
《传丝公主》的创作历经三年时间,排练历时近一年时间,由陕籍舞蹈家、国家一级编导左青担任总导演,青年编导家赵小刚、张云峰担任执行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黎琦和舞蹈学者文鹰担任编剧,由多次荣获国家大奖的艺术家杜鸣、张继文、宋立、胡耀辉、方绪玲分别担任舞剧作曲、舞美设计、服装设计、灯光设计和造型设计;舞剧主要角色则由多次荣获文华奖、全国舞蹈比赛金奖的黄路霏、汪子涵、徐立昂、邵俊婷、王俊久等领衔担任。
舞剧从艺术本体出发,主创团队历时近两年研究文献,奔赴陕西、甘肃、新疆实地调研,力争每处细节都尽量符合史实。整体舞蹈动作设计颇为考究,敦煌壁画飞天和唐代仕女图等都为创作团队提供了古典舞编排素材。舞剧坚持立足传统,用属于自己的舞剧样态进行当代的美学表达,在美轮美奂的唯美舞境中,讲好一个能感动观众的丝路故事。在舞剧情感叙事和舞蹈语言的创新设计上,取源头活水“意中生象”“象中达意”做到立形有据。在舞段和舞蹈的设计中,如取李白“醉入胡姬酒肆中”诗意演绎《胡姬舞》,取唐代画家周昉《簪花仕女图》画意演绎《簪花舞》,取唐代画家张萱《捣练图》笔意演绎《捣练舞》,取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意生发《西凉武舞》,从细微处融入唐诗、唐画、唐俑等唐代文化的艺术因子。
此外,该剧的音乐和舞蹈表达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立足传统,古今贯通。舞剧音乐从日本的林谦三,中国的叶栋、陈应时等音乐家对唐大曲、敦煌琵琶曲等唐乐古谱百年来的研究解译成果中,学习、借鉴复活的唐代音乐形态,与西安鼓乐、秦腔音乐、陕西民间音乐和西域音乐元素进行交融互补,在传统与现代音乐思维的碰撞中,形成最具唐代音乐基因又有当代美学意蕴、不同以往唐代题材的舞剧音乐风格。
首演以来,舞剧还面向高校师生和工厂基层群众进行了20多场惠民演出。期间主创团队坚持演出与提升相统一,广泛听取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普通观众的意见,认真梳理反复研究制定提升修改方案。
此次《传丝公主》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对于歌舞剧院及西安演艺集团而言,同样是学习、提升的机会。他们在广泛征求首都专家、学者、艺术家及观众意见后,将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精益求精全方位的深加工,进一步提升舞剧文化品格和艺术品质,打造“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兼优,既好听又好看,叫得响、留得下、传得开的中国民族舞剧精品,成为丝绸之路原乡陕西省和西安市一张亮丽的金色文化名片。
西演旋风
三部新剧接连进京展演
除舞剧《传丝公主》外,由西安演艺集团创排的话剧《麻醉师》、豫剧《秦豫情》等新作力作,同为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陕西省文化厅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西安市委宣传部精品创作重点扶持项目、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重点扶持项目、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重点文艺精品项目,三部作品把发生在西安(长安)不同年代的故事,艺术地诠释在舞台之上,刮起了地道的“西演旋风”。
承载着西安文艺工作者的热忱、带着古城西安的厚重和人文风情,在上级单位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三部优秀之作相继进京展演。7月23日、24日,7月30日、31日,《麻醉师》和《传丝公主》分别登陆国家大剧院;9月,《秦豫情》也将在北京讲述善良、坚韧的人性之美。
作为国有文化企业,西安演艺集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在作品中传达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让艺术不仅优雅,而且更有温度。《麻醉师》、《传丝公主》和《秦豫情》便是这样的作品,传达着关注现实的时代感和叩问人性的情感温度,展现着发展中的西安演艺集团的艺术创新力,也把西安舞台艺术创作和演艺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部作品同时被选为陕西省推荐参加文华奖初评剧目,更是极大的荣耀和难得的机遇。近年来,西安演艺集团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目标,快速向国内一流演艺企业迈进。
西安演艺集团董事长寇雅玲表示,此次西安演艺集团三部剧目进京演出,是西安演艺集团演艺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落实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西安演艺集团将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不断加大对精品项目的投入,推进双效统一,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