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市一景
最早听说慕尼黑,是在中学的世界历史教科书上。后来又得知,慕尼黑是啤酒之都,是高档汽车品牌宝马的故乡。机缘巧合,前些天,我去了慕尼黑,虽然仅短暂停留三五日,但对慕尼黑惬适的散的特点印象深刻。
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州首府,其名意为僧侣之地,因此将一位被称为“慕尼黑之子”的修道士图案作为市徽。它跨多瑙河支流伊萨尔河两岸,距阿尔卑斯山四五十公里。慕尼黑面积310平方公里,有130万人口,也有“百万人的村落”的美称。从城市规模来说,慕尼黑在德国排名第三,但经济实力名列第一。
慕尼黑有“欧洲建筑博物馆”的美誉,但我刚到慕尼黑时,却觉得这些建筑有些随性与散漫。很多建筑没有按照“坐北面南”的规律建造,就连位于玛利亚广场上著名的慕尼黑市政厅,都是“坐东朝西”。走在路德维希大街上,哥特式、古罗马式、巴洛克式古建筑以及各式现代化的建筑比比皆是,或高耸瘦削,或宏达厚重,或奇特怪异……它们相挨相连,反差对比更加鲜明,可谓尽展特色,各显风骚。
也许是因为看惯了江南人家成行成排的青砖黛瓦,面对这些不算规整的建筑,内心真有些不适应。好在有了紫砂色屋顶和米黄色墙面的衬托,以及随处可见的雕塑和喷泉的搭配,当我独自安静地漫步其间,细细打量时,那些建筑的美感竟在心头扑朔迷离地渐渐升腾起来。
慕尼黑在国际上算是知名城市了,街道上的绿化带却让人看不上眼。绿色植物纷乱地生长着,高低无序,根本不像很多国际都市的绿化带,清一色修剪成帅气的“小平头”。朋友说:“植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只要不影响交通,没必要花费纳税人的钱进行修剪。让其自然生长有什么不好呢?”后来几日,看多了那些闲散的植物,我慢慢觉得,省去人工修剪的开支,让绿化带少一些人为痕迹,也是对自然的尊重,是原生态的展示。
离开慕尼黑时,我们买了火车票,直奔候车室,然而,步入一扇不算宏伟的大门之后,眼前的情景让我大跌眼镜。站内根本没有候车厅,更没有检票口或检票员,稍稍朝前走了几步,不经意已走上站台了。等火车到站,人们陆续上车,找到自己的座位落座,一路上还没有人查票。我不禁纳闷了,德国对火车票务的管理为何如此松散?朋友说,德国诚信系统很健全,有人逃票,一旦在查票时被发现,将永久性计入诚信系统,个人贷款、找工作都将受到影响,因此,没有人怀揣侥幸,贪图小利。
慕尼黑在不少方面的确很散,但它散而不乱,散而不杂。这种散,其实是一种惬意恬然的生活感觉,是一种自我严谨的生活表现,是一种尊崇本性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皈依质朴的生活追求!慕尼黑的散,让人心态平和,心境舒适,心怀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