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参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嘉宾参观甲午海战遗物。宋佳烜/图
5月22日,对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文教处前处长孙起明而言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作为“情系齐鲁——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活动的嘉宾,孙起明与来自两岸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及文创界的嘉宾一道,在山东青岛、威海、烟台、济南、青州等地考察文化遗产、参观文博机构、观摩优秀剧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孙起明的父亲是威海人、母亲是青州人,1948年他出生在青岛,这是孙起明离开大陆后第一次回到故乡。
“山东和台湾有着很深的渊源。早年很多来自山东的士兵和流亡学生去往台湾,所以现在台湾有很多山东籍民众。”台北论坛基金会前会长程建人说,“在台湾经商的生意人中也有影响力很大的‘山东帮’,成功之后他们都不忘回乡投资,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台湾,山东口音是很多人忘不了的乡音,山东风味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山东也成为一个对台湾人而言并不陌生的地方。
虽然从小在台湾长大,孙起明的生命中也充满了山东的印记。一句父亲常说的家乡话,一个母亲常讲的家乡故事,都在他的记忆中埋下了故土的种子。重返故里,虽然历史、景色、文化对于他而言都已经陌生,但童年的记忆却一再被唤醒。行车途中,他不断询问当地工作人员,印证自己记忆中有关山东的一切。台湾周凯剧场基金会董事长詹惠登都不由笑称:“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寻根行程。”
詹惠登是“情系”活动的老朋友,自活动举办以来他是唯一一位“满勤”的台湾嘉宾,这也是他第二次跟随“情系”活动踏上齐鲁大地。2012年,“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曾在山东省举办,詹惠登作为嘉宾参加活动,先后在济南、泰安、济宁、枣庄等地参访。与首次“情系齐鲁”活动相比,此次活动地点和线路主要安排在胶东半岛,眼前的一切对詹惠登而言虽然有些陌生,但却唤起了他的童年记忆,这个地方便是刘公岛。
5月24日,“情系齐鲁——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来到威海。在港口搭乘轮渡,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台湾嘉宾一行到达了刘公岛。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水师不敌日军火力,刘步蟾、邓世昌等将领誓死抵抗不成,壮烈殉国。援军未至、弹尽粮绝,北洋提督丁汝昌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1895年,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上签字,根据这一条约,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地沦为日本殖民地。
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展厅中,以“反割台抗日斗争”为主题的展陈内容吸引了台湾嘉宾的目光。为了反对日本强割台湾,台湾军民团结一心,打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的口号,与日军血战4个月,打死打伤3.2万日军,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詹惠登说,那时很多烈士的家人迫于殖民者的血腥统治甚至不敢为亲人收尸,最后在当地形成了无名冢。站在展台前,詹惠登骤然忆起家乡云林县斗南镇每年4月28日举办的“万善公祭”,那便是后人祭奠先烈的仪式。
“甲午海战是历史的转折点,更改变了台湾的命运。”詹惠登说。博物馆中展陈的文字、图片和实物无不在唤醒人们心头那道百余年未愈的剜心之痛。展厅的最后,甲午殇思的大字与红色的问号视觉冲击感极强,一块“历史在这里沉思”的大字展板前,许多台湾嘉宾驻足凝思,其中,就有台湾太日乐集艺术总监张呈远。
作为一名“80后”,这是张呈远第一次参加“情系”活动,也是第一次来到大陆。张呈远用“天人大战几百回合”来形容参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心情。“小时候,教科书里有关这段历史的记录只有寥寥数笔。但当我站在博物馆中,看到真正的历史过往,看到这么多的人为反抗牺牲,以前的很多想法都被颠覆了。”张呈远说。
虽然曾经分离,但两岸相互亲近的情感却从未断档。在刘公岛上,就有着这份情感最好的佐证。来到刘公岛,有一个游客都要打卡的特殊动物园。动物园门口,刻有“两岸一家亲”“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大石头格外醒目,扶梯而上,几只憨厚的熊猫扭动着胖墩墩的身体萌态百出,在它们的隔壁,几只梅花鹿信步于青翠的草地之上。顺阶而上,黑色的长鬃山羊在远处树荫下悠然酣睡。2008年,国家林业局将大熊猫“团团”“圆圆”赠予宝岛,作为“回礼”,2011年,台湾回赠大陆的台湾梅花鹿“繁星”“点点”以及长鬃山羊正落户于此。如今“繁星”和“点点”已经在这个小岛上繁殖了8只后代。3种动物,聚于一舍,正是两岸情感汇聚的最好体现。
“参观结束后,我一直在看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上方北洋海军将领拿着望远镜远眺黄海的雕塑,就像他还在守卫着这座小岛,让我非常感动。”张呈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