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参观青岛啤酒博物馆(宋佳烜/图)
“文化旅游,其来有自”。5月27日,作为“情系齐鲁”——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届海峡两岸文化和旅游交流大会在山东济南举办,两岸文化、教育、新闻、旅游等领域的嘉宾和业界代表约350人参加大会,台湾世界文化旅游华商会理事长沈冠亚的主旨演讲便以这句话开篇。作为“情系中华两岸文化联谊行”和“海峡两岸旅行商交流大会”合并以来的首次活动,文旅融合让两岸交流活动有了新维度。
既有一家亲,也有两样新
台湾居民出境旅游统计显示,2018年1月至11月,首站选择赴大陆旅游的台湾居民较去年同期增长6.2%,占整个台湾出境旅游市场的25%;同时大陆赴台旅游人数累计超过240万人次。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认为,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共同发展,既有一家亲,也有两样新,两岸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都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应更好地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同时,在旅游领域,两岸需要关注科技创新,找准市场痛点,发挥新科技的优势,更好地实现旅游项目对接。范周还强调,文旅融合要重视文化思考,也要提升旅游体验;要论证融合的必要性,也要认识融合的脆弱性;要更大限度地调动文化资源的市场活力,也要更加精确地梳理受众需求;要进行短期的“1+1”局部融合,也要实现长期的多部门整体协同。
沈冠亚的主旨演讲从文化旅游的起源谈起。她认为,目前文化到旅游只差“一张纸”,这张纸就是市场;旅游到文化中间差了“一座山”,这座山就是学问。现在文化旅游面临新的融合,即产业融合、各领域的全面融合,最终是生活融合、幸福融合。互联、互动、互游、互促是两岸文旅融合的主轴,地方自然特色、文化风情与创新文旅元素相结合将为此带来商机与生机。
从相似处着手寻找合作契机
交流大会的分议题紧抓两岸相似之处、相近领域,以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文创园区活化和旅游资源融合为主题,进行细化交流讨论。相关代表在会上分享了各自的经验,表达了进一步推动两岸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意愿。
据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晓莉介绍,台儿庄古城作为山东省枣庄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点工程,经过10年打磨,初步形成文化名城、运河古城、中华水城等于一体的发展模式,搭建了包括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内的诸多平台,在保护性开发与创造性传承、文化演艺品牌打造、两岸文化交流、“古城+”跨界融合发展等领域进行探索。台湾的小镇开发则更多地与部落生活美学相挂钩,台湾疯马旅行社总经理李文瑞的演讲充满激情。他提出,文化旅游可以是“原始”的,应在遵循二十四节气运行规律、部落秩序等的基础上,与现代共融接轨。通过对部落历史文化内涵的不断挖掘,台湾开发了不少特色突出、着重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
“一种风景、一所学校、一座舞台、一本大书”,台湾代表团团长、台湾文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在大会上说出了台北华山文创园区的愿景。他表示,“华山”是台北人的创意江湖,这里已经形成了集会、展、演、店于一体的独特经营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打造平台、成就品牌。此外,他还分析了两岸文创产业的异同,探讨合作的可能。
文旅融合为研学游开创新天地
5月27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港澳台办、国务院台办交流局相关负责人,山东、浙江、江苏及北京等省市文化和旅游厅(局)代表与台湾文化旅游界嘉宾代表约40人参加海峡两岸文化和旅游建言会,以青年为目标群体的研学游成为两岸嘉宾关注的焦点。
台湾竹堑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蔡荣光连续多年参与大陆学术交流活动,他认为,应该从政策层面鼓励青少年间的交往,让他们学会互相欣赏和包容。台湾交通大学艺文中心主任洪惠冠对此表示认同,她提出,如果能够通过文化活动和旅游的方式建立彼此的情谊,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陈春霖表示,在两岸30多年的交流中,研学游属于新领域,却可以将文化艺术、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内容涵盖,这种扎根文化精英的交流应该得到重视。台湾周凯剧场基金会董事长詹惠登参与了诸多以台湾高中生、大学生为主体的夏令营活动,借此更多的台湾年轻人有机会深入体验大陆的发展和文化氛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参与到此类活动中,还有人通过这些活动留在大陆工作。
合作的过程和成果的共享也成为增进两岸年轻人的纽带。台湾代表团荣誉团长黄碧端认为,可以利用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通过共同制作微电影、纪录片、动画等增进两岸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还可以通过共同参与文物修复、古镇重建等工作,让建筑、设计、文物等领域的学生擦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