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乡土情。随着中国年味儿在海外越来越浓,惠灵顿市民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了解与喜爱,正随着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近两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持续引入而逐渐升温。
惠灵顿市图书馆社区负责人皮戈特接受“欢乐春节”非遗赠礼
2月14日上午,惠灵顿乔森威尔图书馆一楼大厅人头攒动,由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黑龙江省文化厅、山东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2018“欢乐春节”非遗展演活动在此拉开帷幕。当地200多名居民慕名而来,当地主流媒体《独立先驱报》记者前来采访。
在观众的热切期盼中,渤海靺鞨绣、京剧脸谱艺术、赫哲族鱼皮技艺、潍坊风筝、木版年画、手工剪纸6位非遗传承人带来了各自拿手的代表作。惠灵顿市图书馆社区负责人克里斯·皮戈特代表市图书馆致欢迎辞,希望通过此次非遗展演活动,使惠灵顿市民进一步了解中国北方民俗和独树一帜的中国春节文化,并代表市图书馆接受中国非遗传承人的手工剪纸等特色赠品。
图书馆橱窗上张贴的中国剪纸窗花
在山东手工剪纸传承人林化强展位前,观众们对其巧夺天工的巨幅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惊叹不已。他以民俗、丰收、喜庆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渲染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节日的喜庆氛围。在林化强示范下,很多观众手拿起剪刀学习这难得一见的手工剪纸技艺,表达出对中国春节年俗的新奇、喜爱与尊重。
创作出200多块梨木版画范本的木版年画传承人齐传新,则为观众现场示范了充满乡土气息的木版年画制作流程。他用特制毛笔在自制的木版模具上来来回回刷上墨汁,再以红色宣纸套印其上,一幅幅“年年有鱼、三阳开泰”寓意的喜庆年画生动出炉,也让诸多喜爱中国民俗的观众赞不绝口。
非遗传承人齐传新带来的木版年画让惠灵顿居民领略到春节民俗
惠灵顿居民展示非遗传承人林化强教授的剪纸作品
非遗传承人齐传新带来的木版年画让惠灵顿居民颇为新奇
作为根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满族地区的古老民间手工工艺,渤海靺鞨绣传承人孙艳玲向现场观众介绍其祖辈的刺绣渊源和传承脉络,很多观众对其刺绣作品的细致华美、生动逼真赞不绝口,也对各式各样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刺绣手工艺品爱不释手。
惠灵顿居民对渤海靺鞨绣作品兴趣浓厚
渤海靺鞨绣传承人孙艳玲介绍绣品手工技巧
来自赫哲族非遗传承人尤玮玲的鱼皮画、鱼皮衣等作品,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人们详细询问具体材质与制作工序。在当地华人志愿者翻译协助下,现场观众了解到,一幅幅用黑龙江特有的大马哈鱼皮制作的鱼皮小画《打鱼归来》《瓢舀鱼》等,生动反映了以渔业为生的赫哲族的真实生活场景,也让惠灵顿民众对赫哲族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鱼皮制品让惠灵顿当地儿童心生好奇
鱼皮技艺传承人尤玮玲展示鱼皮制作工艺
潍坊风筝传承人杨红卫是世界风筝之都一一山东潍坊“风筝王”杨同科家族的第三代传人,经她设计、绘画、扎制的“百子呈龙”等作品屡次获奖。杨红卫现场展示了“蓝蝴蝶”、“绿蜻蜓”、“龙头蜈蚣”等风筝的精巧细节,还现场指导很多小观众如何在风筝上创作绘画图案,小观众们跃跃欲试,不舍离去。
非遗传承人杨红卫教授华人小朋友手绘风筝
京剧脸谱艺术传承人闫群画笔下的公孙胜、虾兵、黄袍怪等色彩各异的京剧脸谱可谓美不胜收,吸引场内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浓厚兴趣。在展演现场,闫群手把手地教授小朋友描绘中国京剧脸谱中的美猴王角色,活灵活现的戏曲人物在其画笔下被生动地勾勒出来,小朋友则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描绘稚嫩拙朴的猴王脸谱。
惠灵顿当地儿童尝试手绘京剧脸谱
非遗传承人闫群讲解京剧脸谱绘画技巧(摄影:张健勇)
琳琅满目的图书馆大厅,呈现出一片浓郁的中国民俗乡情氛围,惠灵顿市民在此由衷感受到中国年俗的快乐与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