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将迎来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农历新年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厚的中国文化内涵。
大自然的节日
在中国,“年”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古时中国人把谷物的生长周期称为“年”。中国的历法--农历的起源可上溯至迄今4000多年前的中国夏代(约前2070年至前1600年),故又称“夏历”。农历,辅之以二十四节气能够反映大自然的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农历也因此而得名。数千年来,中国历代一直沿用农历作为正式历法,直至1912年才改用公历。
与西方及其他地区重大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背景不同,作为农历新年的中国春节,起源于农事活动,体现了中国人与大自然的密切关联。几千年来,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庆祝春节时感恩大自然母亲的恩赐,期盼万物复苏,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数千年来,“春节”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
“天人合一”基于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大自然的直接反映,并且与自然界密不可分的理念。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类与大自然不可分割,相互关联,必须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理念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思想支撑点,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如医学、武术、建筑、设计—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求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理念不仅属于中华文化传统,而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今世界,全球变暖、环境污染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使得人类开始从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追求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理念,逐步为科学、人文、政治、商业等各界所接受,并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人类与大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就是追随大自然周而复始的韵律,年复一年的中国春节欢庆活动与全球共享的重要价值理念。
家庭的节日
每年春节期间,中国都会发生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大迁徙”。在约40天的时间里,数亿人从工作地点回到家乡与家人欢度春节,然后再返回工作地点。虽然中国交通日益完善,但“春运”仍是中国全年的运输高峰。究竟什么样的力量驱动这种年复一年的大迁徙?驱动力来自内心,来自文化传承,来自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春节“回家”渴望。
与其他所有国家的文化一样,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础。然而中国人十分重视家庭团聚,并以此为人生之大喜。许许多多中国人跨越千山万水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回到鬓角斑白的父母身边,与家人团聚一起吃着团圆饭。
家庭价值观并不专属于中国人。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在历经各种社会变迁后,不约而同地重新发掘传统价值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家庭优先”的理念被广泛提倡和认同。可以说,家庭与社会的和谐也是世界共享的价值观。
世界的节日
春节延续数千年至今,正在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节日。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历史上不仅沿用了中国的汉字和筷子,也长期采用农历,一直以春节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些国家中,春节属于法定假日。同时,包括旅居南非的华侨华人在内的全球海外华侨华人也一直以各种方式欢庆春节,从而将春节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在全球举办“欢乐春节”系列庆祝活动,努力将春节打造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各国主流社会正日益了解并积极参与到 “欢乐春节”活动之中。
我们再次真诚地邀请南非各界公众与我们共同欢庆春节,并愿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与南非人民共享中国春节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