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珠代表理事会致辞
狮城脉搏
今晚,我们在这里庆祝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一周年。这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我是中心执行理事会成员之一,很高兴可以代表理事会在这里说一些话。
中心成立的目的,是促进新加坡和中国在文化、艺术和创新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新加坡的中国文化中心是全球第23家(截止2015年,全球共有25家),也是中国目前在海外最大的文化中心(面积达9000平方米)。
一年前,我在这里出席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一同为中心主持的开幕式。为了庆祝新加坡和中国建交25周年,习主席首次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访问的意义重大,是对双方密切关系的肯定。而这种关系可以追溯到新中于1990年正式建交前:建国总理李光耀于1976年访问中国,邓小平则于1978年访问新加坡。之后,双边合作便蓬勃发展。
1994年,在中国进行经济改革时,我们启动了新中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接着,双方又于2007年共同打造第二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天津生态园,来支持中国关注的可持续城市化发展。去年11月习主席访问新加坡期间,我们设立了位于重庆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目的是支持中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计划。这些年来,双方的合作已经超越传统的贸易和商业,扩展到社会治理、人力资源合作、可持续发展、金融合作和食品安全等新领域。因此,习主席访问新加坡期间,形容新中关系是“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是再适当不过了。
没有两国人民建立在历史和文化联系上的坚定关系,这样的伙伴关系是不可能的。一年一度的华艺节和春到河畔,都会邀请知名的中国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来新加坡表演。习主席夫人彭丽媛去年访问新加坡时,对她在新加坡和新加坡华乐团的演出有美好的回忆。新加坡音乐人如林俊杰、孙燕姿、蔡健雅和陈洁仪,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本地歌手向洋在第一季的《中国新歌声》荣获亚军。在官方层次上,新中于1996年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去年,双方文化部签署了第七个新中执行计划,以促进双边交流和互访,同时加强在视觉和表演艺术、文物和博物馆及图书馆等方面的合作。
过去一年,我有幸担任理事会成员,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开了三次会议。你们当中的一些人可能知道,新加坡的中国文化中心是唯一由执行理事会主管的中心,理事会成员包括新加坡人和中国人,由新加坡和中国各自提名。理事会的独特模式和我们进行的富有成果的讨论,是新中互惠互利合作可发挥的协作效应的典范。中方理事会成员为我们带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新方理事会成员为其注入反映我们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文化和地方色彩。在过去一年里,中心主办了许多体现这种多元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和不同背景的两国人民。
为了吸引新加坡和中国的年轻人和孩童,中心积极同新加坡学校和机构合作,来推广对华文的学习和中华文化。比如,中国儿艺马兰花艺校开办的课程,吸引了来自不同族群的近50名孩童;另外还有“汉语桥”和“水立方杯”等比赛。中心和新加坡报业控股联合主办的“中新儿童艺术节”非常成功,为本地和中国孩童提供了经验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中心也主办了《中国好声音》的试音面试、复赛和半决赛,吸引了许多新加坡人参加,也让他们对中国现代流行文化有更好的认识。这种从小开始的文化交流,对为新世代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建立信任和友谊大有助益。
中心也让新加坡人对一些中国省份的独特文化有所认识。配合今年的“山东文化年”,中心和山东省文化厅联合主办了一系列活动。我们期待明年“重庆文化年”的到来。中心也为本地的潮州人和广东人社群,引进传统潮剧和粤剧,并展现中国和新加坡不同方言群体的历史和文化关系。中心的努力甚至扩展到传统中医药。中心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及新加坡宝中堂中医药中心,联合主办了中医养生文化展。在运动方面,新加坡现在也能收看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
我记得,在理事会的第一次会议上,文化参赞肖江华表示,他的愿景是让中心成为新加坡和中国间的友谊之桥,和展示中华文化的平台。从中心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我相信这个愿景是可以实现的。中心也可以吸引更多新加坡人参与,包括非华族新加坡人和来自讲英语背景,但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哲学有浓厚兴趣的人。这也可以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新加坡的艺术、文物和文化,同时展示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社会的独特性。文化在促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上可以是举足轻重的。对彼此文化的更好了解,可以让新加坡人民和中国人民,对我们之间可能互补的相同与相异有更好的认识。
我谨代表执行理事会祝贺中心成立一周年,也希望中心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和庆祝更多里程碑。祝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也祝新中两国人民友谊长青!
作者是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执行理事会成员,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
本文是她于11月6日中心成立一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